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初四羊日接神日

春節習俗之破五

陰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月朔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由於女媧締造萬物生靈的時刻,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月朔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頭四,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祥瑞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民俗有曰

    ◆“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羅。

    ◆北方有些農村習慣,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后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以是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厚實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從月朔到初四,商鋪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正月十五之迎紫姑

大年頭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賀年並講述人世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聽說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世善惡,到了大年頭四會再返回人世,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世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異常鄭重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春節民俗之祭灶

    俗諺雲:“送神早,接神遲”,以是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晝四點鐘左右。已往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聽說臘月二十四日到大年頭四這段時代,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在北方尚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相符人們延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許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門的習俗。然則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不分相互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職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掃除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舊時一樣平常商鋪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巨細夥計,分發紅包。已往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老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碰杯祝賀,向人人性“辛勞”,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后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示意已被開除,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摒擋行李告辭,以是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開包子”。

    另外,一樣平常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祥瑞。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才是俗傳財神生日,由於人人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那時人們篤信只要能夠獲得財神顯靈,便可發家致富。

    初四日下晝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事情就最先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竣事。先是擺案桌,一樣平常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源廣漠,生涯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席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送上。人人滿懷發家的希望,希望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豪富。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劃分到東、西、南、北、中五個偏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起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所有接完后,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星期,拜后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葬,示意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竣事了。


女兒國奇特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