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各地清明的差異習俗

嶺南民間信仰大多與“水”有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銷魂......清明將至在這裏我們領會一下各地清明的差異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主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省墓的日子。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約墓。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以是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在天下各地也不盡相同。

河北清明節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考究“早清明,晚十一(陰曆鬼節)”。省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最先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省墓了。冀南區域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約墓。

上海清明節習俗

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流動是省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萬萬。由於改造開放推動公墓化的鬱勃,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因此前往上述區域的人次到達一百餘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後數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此外,青團是江南區域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製成,經青艾(草頭汁)協調而呈綠色糕團,一樣平常為豆沙餡或芝麻餡。食用時保留了寒食的習慣。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能少的供品。

福建清明節習俗

中國茶道之十大名茶

福建閩南並紛歧定只在清明節約墓。省墓日期一樣平常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門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周圍省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方式是,整理完宅兆環境后(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宅兆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宅兆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樣平常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四川清明節習俗

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山西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挂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緣故原由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時代。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所有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祖先手裡。大一致地又習慣白天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肴,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祖先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麵餅,形如盤蛇。回家后將麵餅放在院里,吹晒乾以後再吃。老人們考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區域上墳后,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恭弘=叶 恭弘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區域多插柳條。另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晉南區域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區域,人人頭上插柳枝枯恭弘=叶 恭弘。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區域,習慣生黑芽菜,並用玉米麵包黑芽菜餡食用。晉西北區域考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區域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周易民俗之“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