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春節“破五”各地差異習俗

元宵節習俗:送燈、猜謎

春節“破五”各地差異習俗

“破五”各地習慣差異
    差其餘地兒,“破五”這天的過法兒紛歧樣,就是統一地方,過法兒也不完全一樣。   
    這習慣,南北方有差異。但在放完大炮以後,所吃食物,不盡相同。好比有的地方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器械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用來填窮坑。北方大多是吃餃子,也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聞聲,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氣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外,便找彌勒佛生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情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啟齒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掃除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陌頭,相互交流。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獲得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

“拜虎爺,打小人”習俗


    山東初五是個主要的民俗節日,既為“馬日”,又為“破五”,還為“財神日”,商家愛選在這一天開業;南方不少地兒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記着:“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在上海,舊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還得鳴鑼擊鼓焚香星期,虔敬恭尊重財神。


    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以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稀奇飽,俗稱“填窮坑”。民間普遍盛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昔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妙生涯的傳統心理。


六、巨細店肆“破五”開張
    根據舊俗,春節時代巨細店肆從大年頭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以是,求財也是這一天的主要主題。聽說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示意迎接。接過財神,人人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人人滿懷發家的希望,希望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抵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豪富。


    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涯的最先。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巨細商鋪,“破五”事後一樣平常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頭六。舊時,生意人過大年,一樣平常從月朔至初五關鋪,商號歇業,一律上門板,戲院子封箱不唱戲,門上貼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以為選擇這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商號酒肆五行八作在年頭五開張從業,若有鋪面轉變、職員增減之舉,一樣平常多在初五決斷,俗稱“破五”。


各地關於“女子”的奇特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