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清明時有關遊戲的習俗

契丹民俗-錢品級譜

古時清明時遊戲的習俗

中國古代習俗――心喪

清明節的習俗是厚實有趣的,除了考究禁火、省墓,另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習慣體育流動。相傳這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以是人人來加入一些體育流動,以磨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嬉戲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徙。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隱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厥後逐步生長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康健,而且可以培育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稀奇是兒童所喜歡。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歡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現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四處出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情景,正是遠足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耐久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蒔植樹苗成活率高,發展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習慣一直撒播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劃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發動天下各族人民起勁開展綠化祖國流動,有着十分主要的意義。

  放鷂子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歡的流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日間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鷂子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灼的明星,被稱為“神燈”。已往,有的人把鷂子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聽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聽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民間【文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