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古代中國怪異的計時單元

夏季面相服飾開運法

古代中國怪異的計時單元

我國古代有自己怪異的計時方式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發生了自己怪異的計時單元――時、刻、更、點。


一、 時:

指時刻,古時一天稟12個時刻,接納地支作為時刻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刻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曆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然其(指杜元凱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謂子時也,雞鳴者丑也,平明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者未也,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民間墓葬的總類及方法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這些計時名稱經常泛起。如,《西遊記》第一回:“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后,而巳則挨排;日午中天,而未則西磋;申時哺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其中的“雞鳴”、“日出”、“食后”、“挨排”、“西磋”、“哺”、“日落”、“黃昏”、“人定”等,就是各個時刻的詳細說法。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旦暮”就是指平明與黃昏的時刻,也就是早晨和晚上的意思。

 

北宋時最先將每個時刻分為“初”、“正”兩部門,分十二時刻為二十四,稱“小時”。

 


閏年月各地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