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江義烏結婚風俗習慣
河南人的唱戲俗禮
河南豫劇想必人人都聽過,那《花木蘭從軍》鏗鏘有力的唱法讓人聽而難忘,豫劇更是享譽大江南北,河南人異常喜歡唱戲,而且許多場所都要唱戲以下這些演出習俗多數是舊社會對照盛行的,現在在農村一樣平常就保留一些紅白大事和祝壽的戲,其餘都很少見了。找出來讓同夥多領會一些。
拉官戲:班社豈論在那邊按條約演出時代,如遇官衙或政府要戲,不管條約是否到期,也要遵命而去,稱為“拉官戲”。若有違抗,戲班就很難在當地演下去。
清明節之七大開運助運民俗
送客戲:一個演出點最後一場戲竣事後要再送一場小戲為“捎齣戲”,也叫送客戲。戲班若是不演“捎齣戲”,觀眾不起座。
踩場戲:正本戲開演前,班主指派一演員上場。上場念打油詩,如“天高撞不着,斗大盛得多,不種玉秫秫,不得吃黃饃”。然後,穩坐前台,前三皇,后五帝,上八本,中八本,下八本唱着消磨時間,待後台化妝完好,正本戲要開演了,黑暗打個招呼,他就起立唱兩句,如“我在此處莫久站,去母親自邊問問安”等。開場戲若唱工不佳,大多挨罵。這是“文踩場”。由於觀眾越來越不滿這種拖延時間的踩場,又接納用武打戲開場的設施,叫“武踩場”。
加官戲:加官戲一是給神演出的加官戲,在廟會正會日場戲開演之前或演出中央,鞭炮一響,掌班批註給某廟某神加官。演員裝扮的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上場,各唱一段讚揚好事的戲。然後,一位戴面具、着紅蟒和相貂的演員上場,展示“指日高升”之類的黃布條幅,然後下場。二是給人加官。一演員着紅蟒,戴相貂,手持“天官賜福”、“當朝一品”、“指日高升”之類的條幅向觀眾展示。給人加官的戲一是在戲班到一地演出第一場戲時上演,二是當地豪紳顯貴看戲時上演,在開演前或演出中央上演。加官戲開演時,由掌班在台上高喊:“給某某大人加官”。若為貴婦人加官,進場演員改穿鳳冠霞帔。被加官者立即給賞錢,掌班報出賞錢數目,演員謝賞,施禮下場。
謝罪戲:民間發生較大紛爭,或侵毀公物嚴重者,理虧一方被罰出資演戲。謝罪認錯以示悔悟,這種戲稱。謝罪戲”。劇目多演《打金枝》等。
祭祖戲:又叫“唱鬼戲”。先祖過世,每逢周年(稀奇是十周年),後裔子孫為眷念先祖辛勤創業及養育之恩,搭台寫戲用以慰藉先祖在天之靈,寄託子弟人的哀思。戲資兒孫分攤,配合操辦,也有親友出資送戲者。開戲之前,將亡靈之位供於戲台劈面,焚香燒紙,默哀祭悼,奏悲樂,繼而演出,頭場多為悲劇,爾後自便。
白頭戲:白頭戲又叫“叮噹會”、“鬧喪戲”,婦女出嫁,受荼毒或其他緣故原由死於橫死,外家為了出氣,就罰婆家唱戲。白頭戲一樣平常演四天十二場,第二天必演悲劇《后楚國》,其他則多演《孟姜女哭長城》、《大祭樁》。演出白頭戲,有的戲台雙方以白綾裹柱,有的以百尺白布橫掛台口,有的用百尺白布做兩個明了繡球置於前後台。戲完后,白布歸戲班所有。主家還須給每位演員封錢,戲價往往凌駕一倍。
份外戲:份外戲即不在條約的外加戲。份外戲有兩種,一種是戲班自動送戲,其目的是為了與對方加深友誼,或對方招待很好,用作酬謝;另一種是寫戲一方於廟會或物資交流會的當天要求加戲。兩種情形的份外戲均不收戲資,不外寫戲之戲主都不虧待班社,往往送以厚禮。
豐稔戲:五穀豐登之年,邀戲班演戲,眾民同樂,選當地國民喜歡劇目,演戲時間多在農閑季節。
節令戲:人們乞求豐收,備耕備播,依農時節令準時演戲,村民集資,付給戲價。
應節戲:每逢節日演戲為應節戲。正月十五燈節演《鬧花燈》,五月初五端午節上演《白蛇傳》,二月初二龍仰面上演《大登殿》,七月初七上演《天河配》,八月十五仲秋節上演《嫦娥奔月》等。
求雨戲:農村久旱不雨,禾苗枯萎,农民往往祈禱上蒼,設台唱戲祈雨。
聚會戲:舊時聚會,為招徠客商,擴大商業,多數演戲,或者某村、某鎮新起大會也必唱大戲,聚會戲資由集頭、會首從聚會收入中支付。
對台戲:對台戲是指兩個以上劇團劃分在統一地址的兩個以上相對台口的舞台上演戲,以分出水平高下。對台戲,以點炮三響開戲、住戲。住戲時無論演到那邊,炮聲一嗬必須住戲。這時以台下觀眾的若干定輸贏,哪方贏了,社頭就得拿出誇獎。凡遇對戲,威團總是想盡一切設施爭取觀眾。
反串戲:演員飾演與本行當反差較大的角色。唱生的唱老旦或其他腳,唱旦的唱老生或大花臉,唱花臉的唱小旦等等,造成一種不三不四的滑稽效果,叫反串戲。反串戲經常在過年時演出,不售票,含有自娛和喜慶的意思。
賀喜戲:富庶之家,凡立碑掛匾,祝壽添口,中舉,店肆開張等,演出恭賀戲稱“賀喜戲”。劇目由主家視事點定,若儀式、迎賓、送客,需奏樂,在戲價外另加“紅封”,正戲之外需進院入室演唱者亦需另加賞資,劇目有《對花槍》、《天河配》、《麒麟送子》等。
吃會戲:由一村會首向鄰村串聯發動,入會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麥秋之後交糧若干,便可入會。吃會戲選在農閑時節,除搭台設場看戲酒宴和戲價外,尚有盈餘時,給每個會員另發饋贈。這種自拿自吃同尋樂的方式稱“吃會戲”。
亮箱戲:為显示陣容爭取觀眾,班社每至一地,必拿出角色眾多行當齊全的戲,這種戲稱為亮箱戲或亮腳戲。劇目有《反陽河》、《闖幽州》、《老征東》、《黑石關》等。差異威種有自己的亮箱戲,南陽一些區域有民諺日:“越調亮箱《避風簪》,梆子亮箱《青銅山》,二簧亮箱《劈三關》,曲子班裡沒啥看,光看裙子和藍衫。”
堂會戲:富豪鄉紳,在私宅舉行演出者稱“堂會戲”。節目據主人需求及興趣點派,為显示體面,賞錢可觀,但權門仗勢不規,常令演員陪酒、點煙,不少藝人都不演堂會戲。堂會戲經常上演的劇目有《八仙慶壽》、《全家福》、《拜壽》等。
祭神戲:祭神戲在種種廟會上演出,諸如火神會、財神會、蒼帝廟會、龍王廟會、關帝廟會、閻王廟會、三娘子廟會、天齊廟會、城隍廟會、奶奶廟會等。資用各有所出,敬火神i按房攤派,敬財神由店肆捐資,敬龍王按土地分管。劇目也按廟會性子選定。敬財神演《趙公明下山》,敬火神演《火龍神》,敬奶奶演《五子錄取》等。每值會期,商賈遊客萬眾搜集,百貨盈街,牛羊滿市,熱鬧特殊。
開光戲 寺廟神像塑成后,必須“開光”,神才有靈,開光時儀式盛大,請戲敬神,為此服務的演出稱“開光戲”。劇目有《大賜福》等。
扎場戲:戲班演戲提前一天趕到,於下晝或晚上唱扎場戲。扎場戲演三出,謂之“三出頭”。第一出是《加官》;第二出是《攔路封相》,主要內容是蘇秦說六國有功,秦王心喜,命段干木攔路封相,宣讀詔書,蘇秦謝恩,回朝奉君;第三出是《拜堂》,主要內容是呂蒙正伉儷二人在音樂鑼鼓聲中上場,拜堂後下場。三出頭后,有時還上演一出折子戲,如《南陽關》、《二進宮》之類。扎場戲唱后,以後幾天哪怕遇到風雨不能演出,寫戲者也要照付戲價。扎場戲沒有待遇,屬戲班白送。
還願戲 以唱戲求神許願后,要唱還願戲。所求神靈廟中有戲台者在廟中唱。無戲台者需要重新搭台,在戲台劈面搭神棚,供神位,上祭品。會主或會首先敬神靈,然後唱戲。得子者唱《麒麟送子》,祛病者唱《敬德趕藥王》等。還願戲是小我私人許願者小我私人出資,整體許願者整體籌資。
拱戲:這是一些農村的演出方式。先由甲村請戲班唱戲,演出竣事後,甲村認真將戲班先容給乙村,云云類推的向前“拱”。若是該村沒有給戲班聯繫好下一個演出點,必須繼續為戲班提供食宿,直至送到下一個演出點為止。這種演出方式,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舉行。
公展戲:有的地方,有演公展戲的習俗。一開鑼,三天三夜不能停戲,一樣平常戲班是不敢准許的,只有演員充實的班社才敢訂演出左券,戲班要價自然很高。在演至深夜兩點到四點之間,觀眾寥若晨星,戲班多用丑腳演出些小戲消磨時間,讓其他演員休息。
老鴰叫戲:寶豐縣、魯山縣一帶村鎮演戲,尤其是在逢古會時愛演“老鴰叫戲”。就是在寫戲時同戲班商定,早上豈論天亮不亮,看戲人若干,只要老鴰一叫,就得開戲,否則,便扣戲價。老鴰夜間不叫,常有人用石塊砸和用木棍戳。唱老鴰叫戲,比一樣平常戲價要高。
賭戲:賭戲是會首特為賭錢而寫的戲。劇目沒有特殊劃定。會期最先,舞台後邊專設許多桌凳,賭徒從四周八方雲集而至,會首從中抽頭取利。
“月餅起義”之中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