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關於複姓的來源習慣

飛星擇日民間風俗

關於複姓的來源習慣

 

吉祥物貔貅招財風俗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複姓呢~從何時最先就已經有了複姓呢,這是我們今天主要談論的重點之一。
複姓的來源有以下幾種情形。
1、由封邑而來。例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干,厥後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另有梁丘、上官、羊舌、鍾離等複姓,都屬於這種情形。
2、因棲身地而來。例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醫生有棲身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因棲身地而來。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例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訟事、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都是由官名得來;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來。
4、司馬遷由於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獨生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更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名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

樂正,周朝時樂官之長稱為樂正,他的後裔以官名為姓氏,稱為樂正氏。
壤駟,泉源不能考。春秋時期孔子有學生名壤駟赤,秦國人。
公良,春秋時期陳國令郎良的後裔稱為公良氏。
拓跋,本為少數民族鮮卑族的部落名稱。368年,拓跋部人拓跋硅確立北魏。往後,拓跋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鮮卑族,政治家。他即位時年僅五歲,23歲最先親政。親政后,他將首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往洛陽,周全改造鮮卑舊俗,推動鮮卑族漢化。並重辦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這些改造措施增強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夾谷,歷史上少數民族有“加古”部落,厥後謠傳為音近詞 “夾谷”。夾谷部落人以部落名稱為姓氏。
宰父,泉源不能考。孔子有學生名宰父黑,可能是宰父氏的起源。
鍾離源出於嬴姓。周朝時伯益的後人被封在鍾離國。春秋時期,鍾離國被楚國滅掉,國人就稱為鍾離氏。
鍾離春,相傳為戰國時期齊國無鹽(今山東東平東)人,相貌極丑,的歲還沒嫁出去。后自請見齊宣王,向齊宣王陳述齊國之危難,宣王以為有理,接納了她的意見,並立她為王后。
宇文,鮮卑族有個部落首領有一次狩獵時拾到一塊玉璽,上面刻着“天子璽”的字樣。他以為這是上天賞給自己的名號,於是就自稱“字文氏”(當地人稱天為字,稱君為文。字文就是天子的意思)。東晉時,字文氏進據中原,逐漸成為漢族人的姓氏。字文邕,即北周武帝,他在位時代,阻止佛道兩教,使寺院佔有的大量人口問國家納稅服役;還多次下詔釋免仆眾雜戶,制訂懲治貪污條例,並統一權衡器量,北周因而國力大增。后將齊滅掉,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為厥後隋的統一奠基了基礎。
長孫,北魏的確立者拓跋硅的曾祖父名叫拓跋鬱律,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大的叫沙莫雄,小的叫什翼犍。什翼犍就是拓跋硅的祖父。北魏確立后,拓跋硅以為大伯沙莫雄的大兒子嵩是曾祖父的長孫,就賜嵩為“長孫”氏。嵩的後裔也就一直以長孫為目己的姓氏。
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曾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爭取政權。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勸其提倡節儉,重視法制,信用賢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還從封建倫理觀出發,編寫了《女則》10卷。
慕容,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三國時期,鮮卑族首領莫護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縣境內)確立國家。聽說那時北方漢人盛行一種叫“步搖”的帽子,莫護跋很喜歡,也戴了一頂。鮮卑人見他這容貌,都叫他“步搖”。在當地方言中,“步搖”的讀音與“慕容”很相近,以是“步搖”厥後就謠傳成“慕容”。莫護跋的子孫厥後爽性就把慕容氏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東晉時,慕容正式成為姓氏。
鮮於源出於子姓。商紂王有叔叔被封在箕,人稱箕子。箕子十分英明,他勸紂王執行仁政。紂王不只不聽,還把箕子關了起來。周武王滅商以後,把箕子放了出來,還向他討教治國安邦之道,並想封箕子為官。箕子不願做周朝的臣民,便自己到遼東一帶確立了朝鮮國。箕子的子孫中有個叫仲的,被封在於,他把國名和封地合在一起作為姓氏,稱為鮮於氏。易德軒為你舉行解說。


清代龍袍的穿戴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