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倒貼好不好?
趣談小孩“抓周”的習俗
我國民間在給嬰兒慶周歲生日時,常有“抓周”儀式。抓周,又稱試兒、試周。“抓周”儀俗,各地基真相同,當日,怙恃為其沐浴后,穿上外婆家送來的新衣服鞋襪,抱到廳堂八仙桌上去“抓周”。桌上擺着書、筆、算盤、秤、尺、鉸剪、玩具等,任小孩自由抓取,以此展望小孩日後的前途、性格、志向和興趣。
據考證,“抓周”習俗由來已久。從歷史文獻紀錄看,抓周最早泛起於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風操》中記述道:“江南習慣,兒生一期(即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至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群集,致宴享焉。”
唐宋時期,這種習俗更為盛行。如武則天曾將皇孫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們嬉戲,“取西國所貢玉環釧杯盤,列於前后,縱令爭取,以觀其志。”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育子》記述:“(小兒)至明年得周,名曰‘周’,其家枚舉錦席於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彩緞花朵,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其日諸親饋送,開筵以待親友。”由此可以想象那時那種賓朋滿座的熱鬧排場。
我國傳統飲食禮儀簡介
到了清代,才有“抓周”之稱。清朝皇宮抓周禮儀非統一樣平常,所陳設物品與民間大紛歧樣。如《國朝宮史續編》紀錄:“(皇家)抓周例用玉陳,玉扇墜二枚,金匙一件,銀盒一圓,犀鍾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內宮殿監奏交內務府準備。”
抓周習俗不僅與原始信仰有淵源關係,更主要的是人們世俗品級看法、官本位心態的左右和推動。古往今來,差異時代的人們總把某些階級、行業(職業)視為顯貴,將另一些視為猥賤,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富貴雙收,飛黃騰達。若是自己已是運氣不濟無法實現理想時,則轉而希望後裔能顯貴尊榮、光宗耀祖,便行使抓周來表達這種願望和祈求。
隨着社會的生長,科學的提高,頭腦文化水平提高的人們已不再信託抓周展望未來之說,現在抓周流動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取樂逗趣的遊戲,以助孩子周歲歡欣之興,對小孩志趣興趣和未來職業的關注,則是通過科學方式舉行務實仔細的教育培育
漫談大年初一數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