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告訴你壓歲錢的來源

中國的飲食與 “龍” 有關

告訴你壓歲錢的來源

山西民間麵塑與人生儀禮

       已往,通俗國民家裡生涯不寬裕。平時的日子里,小孩的嘴裏基本上沒有零食吃,口袋裡也沒有零花錢。只有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刻,孩子們才氣吃到一些適口的食物,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刻,小孩才氣獲得大人給的壓歲錢。以是,在已往清貧年月的鄭州區域,小孩子天天都在希望着過年。

      過年的壓歲錢有一個演變的歷程。古時壓歲錢實在是“壓祟錢”,就是驅鬼避邪的意思。在古代的鄭州區域,壓歲錢還被稱為“押歲錢”、“壓勝錢”等,意思是相同的,只是叫法差異而已。翻閱有關史料,壓歲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那時,中原區域盛行的壓歲錢是圓形圓孔或圓形方孔的銅錢,正面是祥瑞的文字,寫着好比“長壽富貴”、“祥瑞如意”之類的話,銅錢的後頭是祥瑞的圖案,好比龍鳳龜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等。在古代錢幣中,這種鑄有祥瑞文字和圖案的銅錢,被稱為“花錢”。唐朝時,人們把立春這天定為正月月朔,這天,皇宮裡的人相互拜賀。那時,皇宮裡還盛行春節散錢的習俗,就和發放壓歲錢的性子差不多。只是,那時的鄭州民間還沒有春節賀年的習俗。宋朝和元朝時期,正月月朔被定為春節,鄭州區域就盛行起了春節散錢的習俗,並逐漸演釀成了父老給晚輩發放壓歲錢的老例。史籍中紀錄,過年時,人們“以彩繩串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父老賜小兒錢,亦謂之壓歲錢”。到了明清時期,尊長總是把壓歲錢用紅繩穿起來給晚輩。民國時期,方孔圓形的“花錢”基本上作廢了,過年時,尊長用紅紙包上一些銅錢作為壓歲錢給晚輩。厥後,錢幣改為紙幣,連號的新紙幣就成了壓歲錢,蘊涵着父老對晚輩“好運連連,喜事連連”的美妙希望,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春節習俗與“姜太公”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