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南北民俗差異
廣州“羊城”之名的由來
看完這碑記,有心人很自然便會探討起越秀區與廣州城的關係。從附圖《越秀區行政區域圖》可知今越秀區局限:東至廣州大道中,西至人民中、西華路、流花路,北至麓湖公園,南臨珠江。古越秀區域自南越國時期起,既是廣州的起源地,又一直是廣州城區中央,算來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中國詩詞及相關民俗匯總
說到廣州城的歷史,得從古老的五仙五羊的傳說提及。廣州別名羊城、穗城,也與此傳說有關。傳說古代戰國時期,天上有五位仙人騎着差異顏色的羊,帶着五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此地,贈給住民並祝福說:願此地永遠沒有飢荒。說完五位仙人騰空而去,留下五隻羊化為石頭。住民們為了紀念五位仙人,遂建起五仙觀。
這傳說的詳細細節,民間有差異版本,要尋其前因後果,翻閱一下古籍是有啟發的。最早記此的是晉代裴淵寫的《廣州記》:“戰國時廣州屬楚,高固為楚相,五羊含谷至其庭,以為瑞,因以五羊名其地。”以後有《隋書・經籍志》提及《南越志》(出書年月及作者不詳)說:“任囂、尉佗時,因楚時有五羊五色以為瑞,故圖之於府廳。”這兩古籍均說及廣州古時屬楚,實在不確。現代歷史學家早已證實:戰國時楚國勢力局限不到嶺南。到成書於976-984年的北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記:“周時南海有五仙人,衣五色衣,騎五色羊,來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莖六齣,留與州人,且祝曰:願此��永無飢荒。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至北宋張勱於政和四年(1114)立的《重修五仙祠記》碑所記也大致相同。到了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的《五羊石》與《穗石洞》均有記及五羊故事。《五羊石》記:“周夷王時,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騎羊亦各一色,來集楚庭……”《穗石洞》記:“穗石洞,在會城坡山之下。坡山向在江干,稱‘坡山古渡頭’。……昔有五仙人,持穗騎羊降此,仙人去而羊化為石,故名穗石洞。”
武則天忌“貓”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