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有趣的客家習慣“太陽生日”

喬遷新居不可忽略十大喜忌

有趣的客家習慣“太陽生日”

      “太陽生日”是梅縣城鄉各地民眾特有的一種節日。興起於明末清初,盛行於梅縣、大埔兩縣。

       “太陽生日”是梅州客家人的特有民俗節日。“太陽生日”定於陰曆三月十九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備三牲果品敬太陽,口中念着《太陽經》。《太陽經》的內容大致是:

        太陽三月十九日生,家家戶戶點紅燈;

農曆十二月各自不同的“別稱”

        太陽一出滿天紅,家家門前掛燈籠;

        太陽顯著珠光佛,四大神明掌乾坤”。

        當天還要吃炒麵以作紀念,以是陌頭打麵店買麵條的人許多。而且還要提前在十八日這一天,把當地陰那山上靈光寺內一尊叫“太子菩薩”的神像抬出來游鄉。當地群眾管叫這“太子菩薩”為“稗子(客家話音同“筷”)菩薩”,說是迎了“稗子菩薩”,昔時可保五穀豐登,田中少長稗草。

       “太陽生日”和“太子菩薩”是有一番來源的:明代末年,梅州的客家人曾幾度舉義旗開展“反清復明”鬥爭。在清兵進京前夕,有一位在朝中當太子先生的李士淳是梅縣鬆口人,他把太子朱慈�帶回到梅縣,在陰那山靈光寺廟內住下來。終因明朝事態已去,明朝最後一個太子朱慈�隱名出家,在靈光寺內當了僧人,當地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太子,都叫他太子僧人。厥後終老於靈光寺。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這位太子,便在寺內供了一尊“太子菩薩”,為了掩飾這位明太子在此隱居的身份,便把“太子僧人”諧稱為“稗子僧人”。明王朝覆亡以後,人們不敢公然悼念明代天子,把明崇禎天子於煤山上弔去世的陰曆三月十九日忌日為“太陽生日”,並將太子菩薩的神像提前一天抬出來游鄉,通告遠近村民舉行悼念流動。


三大怪的東北特有習俗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