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的“語文巫術”
特準時期的“紅色的中國”
中國民間以為,紅色具有熱鬧,喜慶,溫暖,驅邪,警示等意義或功效。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也以紅色作為象徵。這兩個方面的契和,便形成了“文革”中一片紅的“紅海洋”徵象。
1966年,毛澤東戎裝並佩帶“紅衛兵”袖章,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天下各地的紅衛兵之後,“紅司令”與“紅衛兵”,“紅小兵”之類組織之間,便有了特殊的關係。人們用紅心來表達對“紅太陽”毛澤東的忠誠,人手一冊“紅寶書”,時時高唱《東方紅》。把毛澤東比喻為“紅太陽”,在都會社區里就泛起了“向陽院”,人們自喻為葵花,取其圍繞太陽之意。在寬大城鄉的大街小巷,店肆門面和民居牆壁之上,四處都塗或繪有毛澤東與紅太陽相組合的圖案,以及紅底黃字的語錄牌和語錄匾,另有林林總總紅色的口號與口號。
盛大的聚會或遊行,總是由紅旗,紅花,紅色的綢帶與彩車組成。
樣板戲中有《紅色娘子軍》與《紅燈記》。
具有文革特色的“中華思想”
每年的一月,被叫做“開門紅”,五月由於有“五一”,“五四”和“五七”等日子,故被叫做“紅五月”。
人際關係中,要求“一幫一,一對紅”。除了“全家紅”以外,另有“天下山河一片紅”(除台灣外)。
天下各地確立了許多“東方紅廣場”。至於地名和人名,也一時“紅”的發燒,以致於厥後由於地名重複而無法投遞信件,人名重複也引起了許多窮苦,到“文革”竣事後,有許多人不得不更名。
與“紅”相對的,固然是“黑”。人們被分成“紅五類”和“黑五類”。擁有“紅色”血統的人們(根正苗紅),被視為可靠,革命,有更多的資源和時機。“文革”中曾普遍撒播的一句口號是“老子英雄兒英雄,老子反動兒忘八”,這使我們很容易想起一句著名的民間謠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身世不紅的人,曾對此種血統論示意過嫌疑,但隨着遇羅克<身世論>的冤獄,人們竟然也就接受了血統論。這隻能說明“一人有罪,株連九族;一人得道,一人得道”的看法在中國民間有十分普遍的基礎。血統論云云壯大,以致於許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全力與自己的家庭身世劃清界線,他們雖然加入不了紅衛兵之類的紅色組織,但通過組成“紅外圍”,以便與“紅”確立起一點聯繫。血統論不僅為多數人提供了平安感,還為迫害那些身世欠好的“少數人”提供了依據。於是,查祖宗三代,挖“狗崽子”們的祖墳和株連,就成了人們見責不怪的尋常之事。我們知道,在中國民俗里,祖墳有陰佑後裔的功效,挖祖墳和揭破某人的祖先,可將對手置於異常尷尬和晦氣的處境之中。
此外,讓“牛鬼蛇神”戴高帽,剃陰陽頭,掛黑牌,遊街示眾,也是很中國傳統式的侮辱對方人格的方式。由於,示眾意味着徹底摧毀對手的“體面”。與“早叨教,晚彙報”差異,有“罪”者對毛澤東行的儀式叫做“請罪”,“請罪”通常要跪在毛澤東的畫像眼前。
民俗中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