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福建春節習俗

江蘇春節習俗

福建春節習俗

東北三省春節習俗


  閩南一帶墟落過年習俗顯得與都會不盡相同。墟落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對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棄捐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祥瑞發家。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子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家;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滔滔來。”這叫“偏激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清潔凈、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掃除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輔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網絡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加倍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聽說這是為怙恃添壽。此時,尊長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提高,生涯節奏加速,閩南墟落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瞻仰好年景的習慣仍保留下來。稀奇是“圍爐”在臘月隆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泛論,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何等溫馨,何等幸福。
  廈門歲次民俗
  廈門的民俗許多,隨着時代的提高,近年轉變極大。為了入鄉隨俗,特先容如下:
  正月月朔,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月朔、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月朔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制敵人,鏖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國民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賀年。第二年頭三日,廈門住民把這天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老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通俗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二月二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