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春節習俗
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對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賀年等和天下一樣的習俗外,另有一些怪異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沏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家。
武進人年頭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賀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運”、“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全身使勁地擂鼓助興,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在世花節節高,長年輕翠。
淮陰人另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曠地址燃火炬,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全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二月二的來由
無錫漁民年頭八有搭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逐漸冷漠。
春節時代,江蘇區域的舊習俗中另有許多禁忌,諸如年頭一不動鉸剪,省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許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康健有益的娛樂休閑流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無錫
無錫舊俗,年頭一早晨開門,要放3聲開門炮竹。早餐吃糕絲、圓子、麵條,取團圓、高升、長壽、長春之意。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飯,寓意“有餘”。用飯時不能以湯澆飯,也不吃粥,怕出門遇雨。還忌向鄰人乞火、汲水,忠告不罵人,不發怒,不講不吉祥的話,祈叱責年平安祥瑞。
春節時代,晚輩先向尊長賀年,然後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碰頭時,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家”、“恭喜”等話,相互祝賀。新女婿到岳怙恃家賀年,一樣平常選在年頭三。老人自年滿60虛歲最先,每10年在春節時代設宴慶祝。
無錫除貼桃符、門補、對聯外,另有在新年掛鐘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習慣也許始於唐代。無錫民間許多人家另有在門楣上張掛吉慶語句的紅單聯和剪紙門箋掛絡的習俗。無錫區域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絲圓子,取團圓高升的意思。另還要吃面,取長壽、長春之意。無錫習慣新年中小孩來到,主人就得拿茶點糖果招待饋贈。親友中有孩子前來賀年都要賞給壓歲錢。新女婿到岳母家去賀年,一樣平常都選在年頭三。初三稱為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習慣相同。無錫另有一個習慣與別處略異,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壽,都在春節舉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賀。元旦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習慣,無錫也是這樣。以為一掃地要把財運掃掉。年頭二縱然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為"聚財"。歲朝習慣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動刀剪,又阻止傾倒污水、糞便。元旦臨睡時,又要放二聲或三聲關門炮竹。無錫這一天晚上睡得都較早,若有孩童貪玩不願睡時,怙恃常哄孩子說:"早些睡,今晚聽老蟲做親"。無錫舊俗對元旦這一天的天氣十分重視,常以這天的天氣占卜往後一年的收穫。
江寧縣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星期觀音大士。蘇州習俗:元旦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早晨出門,要遵照通書上所指定的偏向,叫做“喜神方”。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准安人傳說,吃湯糰可以接財神,以是從大年頭一早晨就最先下湯糰,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糰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髮髻上,聽說可以長壽。
姓名中的文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