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來由
東北三省春節習俗
東北的年俗
春節是中國最為盛大的節日,有許多古老相傳的習慣,以東北來說,考究就不少。
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 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 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頭,示意辭歲。隨後,舉行家宴,尊長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需要厚實,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人給家足,事業興旺。
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 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需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 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小相互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恣意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挂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着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燭絢爛。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 (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 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小都要通宵不眠,舉行差其餘娛樂流動,謂之“守歲”.孩子們向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陞官圖、擲骰子、 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 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紙牌、打麻將、打十胡。
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乾果雜拌兒、溫朴、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 ,恣意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通宵空.“遍天銀花銹,闔街硝煙濃”。 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后,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重時刻.全家互道“新 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尊長們叩頭賀年,尊長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逐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
姓名中的文化禮儀
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順遂。
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着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
滿族的春節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差異,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差異”,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劃分貼紅、黃、蘭、白色)、福字(瀋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犒賞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相互贈予。除夕下晝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習慣的效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瀋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厥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午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頭一,人家皆早起,穿着新衣冠,相互恭賀新春,謂之“賀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 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陰曆正月月朔舉行。節期一樣平常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區域延至正月十五日。盛行於天下各地滿族區域。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確立后金政權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瀋陽區域,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生長起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后,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住民遷徙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關係親熱。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起勁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月朔破曉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鋪排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巨細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圓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覆:"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尊長叩頭賀年(舊時女性行膜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相互賀年,親友密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三五成群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緻勃勃地溜冰;女人和少婦們則身着艷服,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樞紐骨製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流動的主要內容。據《渤海國記》紀錄: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盤旋委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月朔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舞蹈、踩高蹺、恣意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覺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舉行演出,祝賀新年,節日氣氛加倍濃郁。
滿族過年,習習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質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適口,是人們喜歡的具有怪異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珞巴族人的鬼神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