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二日的風俗
神社與民間信仰
穆斯林為什麼不吃豬
我不太清晰中國總共有若干廟宇,但從廟宇與人口的比例來說,日本的神社一定比中國要多。即即是在都會裡,當你走在大街小巷裡,不時地就會碰着一座神社。聽說日本總共有8.2萬多個神社,平均每1 500小我私人就有一座神社。這還不包羅遍布各地的佛寺。據日本文部省前些年的觀察統計,日本信仰種種宗教的人近2.2億,跨越了總人口數,由於日本民眾中有不少具有雙重或多重的宗教信仰,其中神玄門信仰者有1億多人,釋教信仰者有9.6萬萬人,基督教信仰者有 146萬人。
固然,許多所謂的信仰者,只是由於自己的祖先的遺骨埋葬在某個寺院,或是棲身在某一神社流動局限之內,便被以為是某寺院或某神社的信徒。而現實上日本現在的年輕人,宗教信仰的心理已經異常淡薄。但即便云云,在現實生涯中,許多人是抱着一種適用主義的態度,寧願信其有,不能信其無,以是拜拜又何妨。
日本神社民間信仰與中國的廟宇民間信仰有許多相似之處。好比都具有適用主義的特徵,見神便拜,不太計算拜的是哪路仙人。你在現在日本神社的堂前,通常都可以看到一個廣告欄式的立牌,上面掛着無數寫着祈願的小木板(ema),那些祈禱的願望和中國人一樣,無非是有關生老病死、生育、婚姻、上學、就業等生涯安康的,也有的把發家願望很直白地表達出來的。有些外國人也入鄉隨俗,以是有一些用英文、中文和韓文寫的祈願板。這種適用主義的信仰,與西方追求心靈凈化、逾越凡世和脫節原罪的對超世本體的信仰有很大差異。
我到東京最大的神社明治神宮去旅行時,看到放在神殿門口可以自由拿取的一份明治神宮神樂殿印發的“厄年一覽表”,拿來一看,真讓人大吃一驚。上面列着2004年歲數從18歲到62歲男女各12個歲數的厄年,如2004年男的25歲、42歲、61歲是“大厄”,女的19歲、33歲、37歲是“大厄”,其他列出的歲數不是“厄”,就是“前厄”或“后厄”。幸虧表上正好沒有我的歲數,否則還真讓人心裏發怵。不外從這標示的大厄年歲數看,似乎也有一些質樸的社會意理學和統計概率基礎,如與青年失戀、成年歲業受挫和暮年退休的心理危急期有關。但其他的那麼多的厄年歲數,則像是適用主義的祭祀廣告,似乎沒有任何生涯履歷基礎,橫豎人生各異,總有恰巧被算準的人。
神社信仰也沒有什麼入社儀式,不像基督教那樣入教要有洗禮、取教名、定教父教母的儀式,以是神社信仰者的真實人數,是不容易測定的,由於在信與不信之間,界線並不嚴酷。神社信仰也不需要懺悔,不像天主教堂里有懺悔室,內里坐着神甫,犯了什麼罪孽或有什麼想不開的,就通過神甫向天主懺悔。新教主張人人都可以與天主相同,不必通過神甫,以是可以自己祈禱懺悔。西方人醫療心理的壓制、主要和恐懼,主要是通過宗教祈禱懺悔和心理醫生,而東方儒教圈裡的民間信仰,多數是通過社群內的人際對話和相同,這種民間信仰,是介於宗教和倫理之間的器械。
固然日本的神社民間信仰與中國的廟宇民間信仰也有一些差異之處。中國的廟宇信仰,是以祖宗崇敬為基礎的,以是不管是祭拜媽祖、關公、財神,照樣玉皇大帝,信仰的工具都是人格化的神。而日本的神社信仰,是以萬物有靈論為基礎,拜的是神靈化的萬物。從高山、大樹、奇石、瀑布、海洋、田地、太陽、火、雷、種種動物到祖先的神靈,都可以成為祭祀崇敬的工具,以是,日本的神玄門有“八百萬神”之說。在我棲身的東京麻布十番地帶,有一個挺著名的神社,叫“寶船十番稻荷神社”,就在東京地鐵南北線的麻布十番站出口旁邊。神社的入門處,有兩隻石頭蟾蜍,瞪着眼睛張着大嘴,聽說已往有一年,周圍發生大火,一起延燒過來,把周圍所有燒光,惟獨“蟾蜍池”邊的稅官山崎的宅第,逃過大火的災難,由於棲息在池中的大蟾蜍從口中噴水,把宅第周遭的火焰給澆滅了。於是山崎家的人就在這裏製作了這個神社,厥後人們若是想祈求規避火災,都專門跑到這裏來,蟾蜍也就成了這神社祭拜的神蛙。
神社現在一樣平常都不設香火,不知是傳統的禮貌,照樣現代化的演變。人們到神社去,一樣平常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邊用一個長柄木勺凈手,然後到屋脊雙方翹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帶木條格的善款箱里扔點零錢,把手拍幾下,合十祈禱。有的拜殿前還掛有很粗的麻繩,祈禱者搖動幾下,撞得麻繩上的風鈴發出響聲。祈禱者除了上了歲數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侶祈禱終身幸福。神社的拜殿里,看不見祭拜的工具,既沒有神像,也沒有牌位。各個神社最典型的標誌物,就是“鳥居”。“鳥居”是一種木製的門型牌樓,造型很精練,在神道里那是神界和人界的劃分之門,走過鳥居,就是進入了神界。
日本的神道傳提及源於混沌初開之時,但那與中國的盤古開天地神話差不多,是不能認真,也無法考證的。但“神道”一詞,聽說是取自中國《周易》的觀卦之“彖”傳:“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賢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不外周易里的“神道”,是指萬物演變的神妙自然規則,賢人是取法於自然確立社會治理規則。但到日本,“神道”逐漸成了宗教意義上的“神明之道”,不再是自然規則,而是人的精神規則了。
與所有的宗教一樣,神道也有一個類似於人世的品級系統“社格”。“社格”基本上可分為“官社”和“諸社”。官社有“官幣社”、“國幣社”兩種,每一種又各自劃分分為上、中、下三等。這種劃分,就像社會學上人們劃分官方組織、半官方組織和民間組織一樣,主要是依據神社的財源。官幣社的財源是由皇室奉獻,國幣社則是由政府的國庫支付。祭祀皇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因被定為“國家總鎮守”而具有逾越一樣平常社格的職位。“諸社”可分為府、縣、市、町等層級,由各府、縣、市、町提供財源。此外,另有一些神社屬於不
具社格的“無格社”,也許只能靠民間善款維持。
嚴酷說來,神玄門並沒有耶穌教的《聖經》、伊斯兰教的《古蘭經》或釋教的《妙法蓮花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樣的宗教經典,它的代表性經典,是成書於8世紀的兩本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古事記》有上、中、下三卷,全書收納開天闢地以來至公元628年推古天皇的種種神話、傳說、歌謠與歷史,於公元712年由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撰成。《日本書紀》共計三十卷,是日本最古老的官撰正史,以華文寫成,紀錄神話時代至持統天皇(公元697年)的事迹,公元720年由舍人親王與太安萬侶等人完成。
日本的神社信仰與中國的廟宇信仰在看待“死”的看法上很紛歧樣。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人死之後,是從人世陽界去了陰界九泉,老人去世時,子弟要哭喪,恣意表達晚輩的悲痛。而憑證日本神道,人本是神的子孫,人死了不外是回到天堂諸神的行列,對死抱着一種坦然的態度。
在明治維新(公元1868年)以前,日本釋教盛行,那時的神玄門只處於依附職位。但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牢固王權,將神玄門尊為國教(國家神道),神道由民間宗教信仰釀成國家宗教信仰,成為明治政府張揚和貫注天皇至上、誓死效忠天皇和大和民族優勝頭腦的工具。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后,美國佔領軍總部以盟軍名義宣布《神道指令》,執行信仰自由和政教星散,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揭曉宣言否認自己的神格職位,神玄門遂還原為民間宗教。但至今日本仍有少數極右翼分子,想借神玄門引發民族主義情緒。
在被日本佔有過50年的台灣和日本確立過偽“滿洲國”的中國東北,神社都曾作為殖民教育的一部門。台灣在日據時期確立的神社,最盛時到達近200座。中國東北至今仍可散見個體遺留的神社。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日本投降的前四天,中國的末代天子溥儀悄悄脫離他“滿洲國”的“帝宮”。據他厥後自述:“汽車開出了帝宮,我轉頭看了一眼,在開國神廟的上空,升起了一股火苗,日本人已縱火炬神廟燒了。”
在現在日本的民間生涯中,神社祭祀越來越損失其本初的宗教寄義,越來越靠近於一種“民俗”。人們在一生的一樣平常生涯中,還保留着許多與神社信仰有關的習慣,如許多家庭在男孩出生后第32天,女孩第33天,就會被老人或怙恃帶往神社參拜出生地的守護神。男童在三歲和五歲,女童在三歲和七歲時,也會被帶往神社參拜、祝賀及祈願孩童的發展。每年新年和主要祭祀日,日本人大多會到神社參拜。成年後絕大多數日本人的婚禮是接納神道儀式,固然現在也有許多時髦的年輕人,喜歡接納在教堂里的基督教的娶親儀式,為的是能夠留下她(他)們仰慕已久的白色婚紗照。但若是你問他們,神玄門與基督教或釋教有什麼基本區其餘話,怕是十個有九個答不出個一二來。
在西方學者寫的宗教生長史里,以為萬物有靈的泛神論信仰屬於一種原始信仰,只在原始部落或耶穌降臨前的古希臘時期泛起過。有的宗教學家還以為,基督教是通過推翻“異端的萬靈論”而使人們有可能以一種超然的客觀態度看待自然,多虧有了這個對異端自然觀的早期勝利,才發生了西方科學。牛頓把天主作為第一推動力,說明從追求至高本體的基督教頭腦發生了近代科學追求萬事萬物背後的統一律的歷史,而這種頭腦是無法從泛神論、多神論中發生的。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在19世紀寫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簡直有振聾發聵之力,他強調不是天主締造了人,而是人根據自身締造了神。原始民間宗教起源的理由,不外是作為人追求規避生涯風險的精神社會保障系統。
但文化和信仰這個器械,是不能能像手藝和經濟那樣直線“提高”的,泛神論的神社信仰,與日本的后現代社會生涯,似乎仍并行不悖。
而且,泛神論信仰的適用主義態度,在日本有時還被轉化成博採眾長的身手和生涯態度。如日本的民法系統,在二戰之前基本上是以德國為師,接納歐洲大陸法的框架,而20世紀60年月以後,則更多的是受英美通俗法執法頭腦的影響,判例在日本執法實踐中也異常主要。日本執法頭腦的轉向,使一些自尊的德王法學家很是妒忌,以為這是日本功利主義與美國適用主義的一拍即合。
日本的謀划哲學很有適用主義的天真性,能夠把“君子言義不言利”刷新成所謂“論語加算盤”和“士魂商才”的企業文化。既不忘賺錢,還能雅談文化,真是一石兩鳥的市場經濟新意識形態。
農曆二月二日是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