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藏華文化融會的走廊

四大民間傳說之梁山伯與祝英台

藏華文化融會的走廊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隆務河兩岸,從麻巴峽口到衛哇村這12公里內的40多個藏族、土族墟落地處黃河九曲之地,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華文化與藏文化、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織地帶。從漢朝以來,就烽煙不停。羌人、漢人、土谷渾人、吐蕃人、蒙昔人等都佔有過這裏。因此,古代的軍事文化、民間文化便在這片土地上傳承、融會、生長着。
 
      我關注拍攝隆務河谷已有6年,每次去都有差其餘感受。其中,從“六月會”祭祀山神原始苯教流動中,我解讀出村民與山神先禮后“兵”的龐大情緒:先敬山神,后全副武裝與神匹敵,在匹敵中追求新的平衡與協調。“六月會”也是當地青年男女的相親會。我注重到,跳神舞時,身着艷服的年輕女孩悄悄藏在觀眾里,偷望神舞中英雄般的英俊小伙,小伙子的神情往往既有神靈的莊重,又有一絲羞赧。相中央儀的人之後,就會有媒妁上門提親。我從於菟驅邪舞中,發現以前漢族消逝的舞蹈在當地得以重現。於菟,是我國先秦時期楚人對老虎的稱謂。隆務河谷土族年都乎村的於菟驅邪舞泉源於古老的民俗流動。這種虎圖騰舞原本是羌人祭祀圖騰或驅邪祈福的舞蹈,在民間歷經幾千年,至今未變。然則近些年,當地人受利益驅動,最先出售門票,驅鬼流動增添演出痕迹,幾年前曾經的原生態驅鬼流動已經不再,我慶幸自己保留了一些已往的圖片,作為這種民俗流動即將消亡的見證。
 
      從明代起,兼有藝術和宗教雙重功效的唐卡就是華文化的工筆重彩畫與藏傳釋教藝術的結晶,它以單線平塗、略加暈染和色塊填勾等手法繪製。而這些優美絕倫的畫卷居然出自莊稼漢之手。我發現在當地,男孩長到七八歲時,大多去寺院接受培訓,少則一兩年,多則十幾年。吾屯下庄村260戶人家中,有一半都在畫速成唐卡,他們兩三天就能完成一幅,有些昧着良心的畫販把唐卡舉行仿舊處置後去矇騙他人,畫師夏吾才讓以為這種行為早晚要遭報應。
 
      當地人生涯在兩種精神天下中,今生的問題由多神信仰的原始苯教來解決,來生的問題由釋教解決。可以說,這裏的人們起勁入世又出世,快樂並享受俗界和神界的兩種生涯。在隆務河谷,當地藏族、土族村民都信仰藏傳釋教,考究多神崇敬。他們在過漢族春節時,貼漢族門神,配的卻是藏文對聯。凡此種種,都是隆務河谷藏華文化融合的客觀存在。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村的土族村民在驅鬼日上跳古老的圖騰舞蹈――於菟。
 

四大民間傳說之白蛇傳

    同仁縣浪加村祭祀山神流動中,法師在開山祭祀山神。
“開山”是法師用刀劃破自己的頭頂,把鮮血撒向四周八方,這是一種古樸奇異的祭神方式。
 
      建於17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的青海省同仁縣藏傳釋教黃教寺院吾屯下寺一年一度的“跳欠(打鬼)”日上,喇嘛演出法王舞。寺院正月“祈願大法會”上的“跳欠”是一種主要的宗教儀式,是集誦經、音樂、舞蹈三位於一體的宗教樂舞藝術,包羅“六臂金剛舞”和“法王舞”。演出者頭戴面具,衣着華美,手持如意法寶,莊重地演出護法、贊神、斬魔等多項內容,排場壯觀,氣焰遠大。
 

      同仁縣蘇乎日村祭祀山神時跳神舞的藏族少女在候場。“六月會”流動包羅: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舞蹈,爬龍桿,打龍鼓。最後是法師“開山”。
 
 
      “於菟們”跑進墟落,將主人早已準備好的饃饃和肉穿在手中的樹枝上,套得越多就示意越祥瑞。在村民們看來,於菟從誰家拿走或吃了任何器械,都被以為是驅走了隱藏在自家的妖魔,能保佑他們渡過一個祥瑞年。
 
      吾屯上庄村藏傳釋教寺院吾屯上寺喇嘛角巴加在煨桑,他的徒弟萬瑪才讓在畫唐卡。今年35歲的喇嘛角巴加和叔叔青排都是出家人,叔叔青排將畫唐卡的身手教授給角巴加,他再將這門身手教授給弟弟娘吉才讓、萬瑪才讓以及喇嘛羅藏毛蘭。他們天天在寺院的僧舍畫客人定做的唐卡近8小時,每年畫唐卡能收入6萬元。一幅上乘的唐卡,得兩小我私人花一個炎天才氣完成,價值約3萬餘元。
 

      在同仁縣尕隊村祭祀山神流動中上口釺后的兒童。上口釺有兩種註釋:一是封口,即排除病從口入的可能;二是向山神示威。        


甘南郎木寺的“羌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