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的習俗你是否了解?
天津小媳婦“拴娃娃”的習俗
天津話“娃娃”不指小孩兒,而指泥娃娃。這得從天后宮媽祖崇敬提及。
自古以來,天津就是漕運重鎮,今天古文化街的娘娘宮,就供奉保佑船夫漁民航海平安的媽祖。媽祖落戶天津后,增添了本埠神靈,發生了“送子娘娘”的神靈。
舊時婚姻看法,早立室早生子,叫做“早立子”。但舊時醫療衛生條件很落伍,天花、麻疹、肺炎等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生下男孩並平安康健,是全家的期盼。於是,就到娘娘宮去燒香祈禱,請回一個泥娃娃,看成自己的兒子。家中有了這個“娃娃哥哥”作為宗子,於是“招弟”“連弟”“續弟”……弟弟們就連續不斷地呼嚕嚕隨着來了。天津土著人家新婚不久身着紅襖的小媳婦兒,在婆婆或大姑姐的陪同下,虔敬而嬌羞地前往娘娘宮去“拴娃娃”――這是昔時娘娘宮的熱鬧而靚麗的景觀,香火繚繞,玉人如雲,成為天津怪異的民俗流動之一。
民間習俗看瑣碎八則
娘娘宮大殿供案上擺着一堆泥娃娃。前來求子的小媳婦掏錢捐香火,虔敬膜拜祈禱。此時,羽士閉眼見磬,以示祝福。小媳婦乘隙伸手拿個泥娃娃,揣進懷裡轉身便走。掏出一根紅絨繩兒將泥娃娃拴住,以防走失。這就是“拴娃娃”的習俗。
轉年,如喜得貴子,泥娃娃功不能沒,便成了家中“年邁”,而新生嬰兒則排行為老二。往後,年年把“娃娃年邁”送到天后宮周圍的娃娃鋪去“洗”。這所謂的“洗娃娃”,實在就是花錢換個新的“娃娃年邁”回來。天長日久,隨着幾個兄弟陸續立室立業,娃娃年邁也長大成人,身穿長袍馬褂,蓄起髯毛成了大伯子,逢年過節享受全家人的供奉星期。
幼時,我曾在鄰人家裡,見過穿長衫留鬍子的娃娃年邁,手裡還捏着一個旱煙袋。娃娃年邁要在他的弟弟們都謝世之後,才氣由家中晚輩恭尊重敬送回天后宮。至此,娃娃年邁一生使命才了結結。
舊時,由於天津土著家庭中都供奉“娃娃年邁”,兩位素昧生平的男士在天津大街上碰頭,則拱手行禮,必以“二爺”相等。由於大爺是家裡供案上的“娃娃年邁”。
娃娃年邁的故事早已成歷史遺迹,但這個民俗事像所表達出天津人對美妙生涯的祝福與瞻仰,卻長留人世。
七夕女兒節看天河的張家港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