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端午節事實“姓甚名誰”

從“五福”到“福”字的民俗象徵

端午節事實“姓甚名誰”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端午差異於往年,蘇州將借“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東風,端午節這天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流動。對此,專家示意,端午姓“伍”姓“屈”不是要害,中國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主要的。

滿族曾有的兄死弟娶嫂的婚俗

    端午姓甚名誰,專家看來不是要害,但當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熟悉已經深入人心且被國人普遍接受的情形下,再來推翻此種共識難免遭致非議。作為一種民俗,端午節自發生以來的二千多年間已經在國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種文化符號,由於與屈原結緣,人們習慣上就將其稱為詩人節。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紀念屈原,不僅是為了想念屈原的愛國情懷,也是在表達對他為中國文化作出的卓越孝順的追忖量想。每到端午,國人就會記起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團結國確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天下文假名人之一,並由此追懷他高尚的人格: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懷――“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對國民懷抱的深切同情――“長嘆氣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對理想的不懈追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伍子胥何許人也?他只是諸侯國的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一介赳赳武夫而已。據史料紀錄,他原是楚國將軍,只因楚平王一夜之間將伍家百多口人殺盡,隻身跑到吳國,投身在吳王闔閭的門下,后又成為夫差的相國,最後因與夫差意見不合,被後者賜劍自殺。考之伍子胥一生,乏善可陳,除了輔助吳王建了蘇州城外,其人生使命可歸結為二個字:復讎。他只為一個滅楚的准許而活,其所有的人生信心就是泄私憤。為要泄去心頭之忿,伍子胥不只要滅楚,更要把長埋在陵墓里的楚平王,連同棺木屍骸也揪出來!他要當著所有的楚人吳人眼前,把楚平王鞭屍三日三夜!果真,當伍子胥率軍破楚后,抓不到楚昭王,於是掘開楚平王之墓,開棺取屍,用重鞭鞭屍三百。自在電視上看到這貌寢的一幕後,伍子胥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徹底坍塌了。這樣的一個復讎狂值得後人世世代代紀念嗎?

    端午節是詩人節,也就是文化節,只有屈原這樣的文化巨人堪當此任――享有萬民紀念,伍子胥算哪門子文假名人,硬要說他也代表了某種文化的話,那就是復讎文化,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可現代社會需要弘揚這種復讎文化嗎?我們正在建的是協調社會,提倡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我們需要的是寬容,人性,忠恕和友好,而不是惱恨,像伍子胥那樣,一旦大仇得報,整小我私人就似失去了昔日的精神一樣平常,再也燃燒不起那一道無堅不摧的火焰。將端午節的紀念工具置換成伍子胥的危險就在於此。

    撇劈頭午節紀念誰背後的利益盤算,單從“文化共享”這點而論,我以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要害的專家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從上述剖析中可知,讓一個復讎狂替換一位大詩人成為端午節的主角,標榜的是全然差其餘文化價值觀,與建設協調社會的宗旨相悖,不能取。
 


“端午美食”的全球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