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曾有的兄死弟娶嫂的婚俗
從“五福”到“福”字的民俗象徵
過年貼“福”字,是民俗,民俗學家就有了註釋“福”字的義務和時機,由於許多人不懂為什麼貼、怎麼貼。新華社的一條新聞:現代某民俗學家註釋“福”的文化寄義,將傳統的“五福”省掉一“福”,而且說:“福”字現在的註釋是“幸福”,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照樣已往,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涯的憧憬,也是對美妙未來的祝願。民俗專家還說:在今天,“福”的寄義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升華,一心為公是福,樂於助人是福,團結友好是福,鄰里友好是福,尊老愛幼是福,伉儷友善是福,寬容是福、“虧損”是福,平安是福等等。由敬神求福到着眼於小我私人的主觀起勁,體現了中國人民在“福”字上的與時俱進。
根據民俗學家這麼明白,也基本上都是好話,沒有什麼錯。可是,若是梳理一下中國文化中“福”的原始文化寄義,就發現,民俗學家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符號、一個主要文化程式、一個周詳的精神系統,粗疏地註釋亂了、註釋得狹隘了。中華文化的显示特徵,很主要的一點就是善於化繁為簡、高度歸納綜合併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民俗學家一註釋,硬往現實上貼,斷章取義,釋簡為繁,讓原本極其容易明白的看法,變得讓人欠好抓撓,難於明白。
中國人對“福”的明白,即民間通常祈願的“五福臨門”。源於《尚書・洪範》所說,簡稱“壽、富、康、德、考”的五福,民俗學家遺漏了第五“福”即“考”,也許是過年,有意不說這個。但這樣一來,就將一個完整的文化看法註釋得不周全,不能自作掩飾,對民眾也可能誤導。實在,“考”恰恰是一個祥瑞字、一個祥瑞看法,不必在過年的時刻迴避和隱諱,有意迴避,反而顯得明白偏狹。
至於後面的一大串時尚話語的註釋:這也是福,那也是福,把人看得,用小瀋陽的話說:猛料(懵了)!
《尚書》所說的“五福”,完整地註釋了“福”的文化寄義,也不存在什麼與時俱進不與時俱進,由於它一直就很先進,只是人往往不注重“跑偏了”、迷失了,偏離它了,這恰恰不是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因此,人只需要靠近它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它扯上隨着人迷失偏向,四處亂跑。
試釋《尚書》之“五福”,看看它有哪一點不是一直先進着的――
“端午美食”的全球吃法
壽――你要活得長,長壽是福的基礎,夭折鬼兒還談什麼福?為什麼這麼強調長壽?昔人用孝的文化責任和道義使命,迫使你珍惜自己的身體,由於你有許多事要做、有許多責任要肩負。你珍惜自己,才會滋生珍惜他人和珍惜外物的愛心,才會有科學生長觀,絕不會有俺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這種敗家玩意兒的念頭!以是,珍惜自己,爭取長壽,為了長壽,該圍繞什麼、高舉什麼、堅持什麼,你就自然清晰了。
富――長壽是長壽了,但窮得要死,八九十歲、鬚髮皆白還跪在馬路牙子上,頂着寒風要飯,這算什麼長壽?一點質量都沒有嘛!以是要富,要有錢,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要想方想法致富發家,只要能發家,“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而“不義富且貴,與我如浮雲”――靠潰爛發家、靠玩弄垄斷從股民手裡吸金髮家等等,在我眼裡都是狗屎!這種致富理念要打翻在地,並踩上一萬隻香港腳。就是說,要致富、要有錢,還要取之有道。那麼,為了富,該圍繞什麼、高舉什麼、堅持什麼,你就自然清晰了。
康――長壽了,有錢了,可是錢大部門都拿來吃藥注射住院化療了,這算個什麼福呢?以是要身心康健愉快,即身心康泰。康健愉快可不是光靠有錢就能做到的,財大身子薄可不是一句沒憑證的話。有錢有勢,身體壯得像牛,可是動不動就猥褻小女人,這是心理不康健;有錢但極小氣,鐵公雞瓷仙鶴玻璃耗子琉璃貓――一毛不拔,拉屎拉出個豆兒,都舍不得扔,搓巴搓巴給吃了,這也是心理不康健;整天想着用錢搞定這個搞定誰人,這也是心理不康健;給人去送禮,跟做賊似的,生怕撞上另一個送禮的,這也是不康健……身心康泰,必須的,但簡直挺不容易。為了康,該圍繞什麼、高舉什麼、堅持什麼,你就自然清晰了。
德――長壽了、有錢了、康健了,有權有勢,牛逼哄哄,四處橫着走也沒人敢攔着,但整天被人背後指戳脊梁骨,一罵就罵到祖宗八輩,缺德帶冒煙兒地。許多人礙於威勢,也會迎面虛意奉承,背後卻咬牙切齒,在台上威風八面加八面共十六面,一下台立馬釀成狗不理。這算什麼有福?因此要有德,即厚德,受人尊重、戀慕、瀏覽和親近。德之修養,是更不容易中的大不容易,因此為了進德,該圍繞什麼、高舉什麼、堅持什麼,你就自然清晰了。
考――長壽、有錢、康健、德望高,然則不能壽終正寢,死得很難看,死得很窩囊,死得很不情願,不紮實,人死了,錢沒花夠,帶着遺憾一步三轉頭地走了,也不算什麼福!以是說為了死得好,即考終命,該圍繞什麼、高舉什麼、堅持什麼,你就自然清晰了。
以上五福,又是相互聯繫的,相互因果,少一個即不能完成其他的,形成一個完整的精神指引和文化程式。
叨教:昔人所說的這“五福”,這哪一點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哪一點不是極其先進的?哪一點不是高度歸納綜合、精練周全、還需要你用時尚用於註釋的?
以是,對於文化看法、文化程式,不必做過多的稀釋型註釋,更不用添鹽加醋式註釋,所謂“為往聖繼絕學”,首先要學會尊重往聖原典,“毋不敬”、“必以情”,不必為了遷就不懂的人而亂註釋,你以為需要向誰亂註釋,誰實在基本就沒需要知道!
日本習俗中的“八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