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雲南十八怪?
彝族少女的“換裙”儀式
在巨細涼山區域,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一種神秘的“換裙”儀式,彝語叫“沙拉洛”,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耳朵掛的是穿耳線。“換裙”儀式舉行之後,就要穿上中段為黑藍色的三接拖地長裙,原先的獨辮要改梳成雙辮,並要戴上繡花頭帕,掛上耳墜。
舉行“換裙”儀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趕場、看賽馬、耍同夥、談戀愛了。 “換裙”時間是憑證少女的發育情形而定的,一樣平常選在15~17歲之間,多擇單歲。由於在當地彝民看來,雙歲“換裙”會多災多災,終生也不會吉祥。至於“換裙”的詳細日期,則要請老人好好地擇算一下,才氣最後定下吉日佳期。 由於“換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標誌,作為怙恃對此都異常重視。稀奇是母親,她是女兒的知心人,也最領會女兒的心理狀態,在相近換裙前就熱心地為女兒準備好了頭上戴的花邊玄色哈帕、新裙,以及顏色各異的珠子和領上的銀牌等衣飾品。
“換裙”這天,主人家像過節一樣喜氣洋洋,富戶要殺豬宰羊,大宴來賓;窮戶最少也要殺雞泡酒,招待親鄰。一大早,男女來賓便紛紛登門,送禮祝賀。 根據當地俗規,舉行“換裙”儀式時,絕不允許任何男子在場,只約請女親女友加入。“換裙”儀式因區域差異,各有千秋。有的地方是請一位成年女性坐在果樹下抽打一隻小豬,待豬死後,將死豬在“換裙”少女的頭上延續轉幾匝,以此來驅除邪惡。然後為女人掛上耳墜,梳成雙辯,再換新裙。有的地方則先假設一物為夫方,如樹木或磨子,然後把少女服裝成一位盛飾艷抹的“假新娘”,由一位成年婦女背着,圍繞假設之物走三圈,即算娶親。
老北京為什麼只做小買賣 ?
彝族少女披戴沙瑪阿嘎頭飾
在儀式舉行的歷程中,有的地方僅由婦女們說些逗笑少女的風騷話和祝願詞,有的地方則一直在歌聲和笑聲中舉行。先由為首的女人用歌聲挑逗、審問“換裙”的少女,問她喜歡誰?是喜歡好吃懶做的人,照樣勤勞勇敢的人?是喜歡忠實忠實的人,照樣喜歡投契耍滑的人?面臨審問和戲弄,“換裙”少女一樣平常不開腔回覆, 只是低着頭羞澀低坐着,規禮貌矩地接受一切審問。所有審問的內容一概由坐在少女身邊的一位女人越俎代庖,逐一作答。最後,為首的女人總是獨唱這樣一首歌: 要戴銀牌要親手系, 要戴珠鏈要親友串, 要找知心人要親自選。 唱完、鬧完之後,便請一位漂亮、醒目、相好的婦女給“換裙”者梳頭、帶哈帕:將原來梳在腦後的單辮梳結到前面來,正中脫離,在耳後梳成雙辮,再戴上哈帕。額前的劉海用少許水打濕抹光,使之整齊發亮,以显示少女情竇初開、秀麗正經。再佩上艷麗的耳珠,珠光閃灼,更有怕羞藏嬌、嫵媚悅耳的神志。最後換上藍、黑等對比強烈的三接拖地長裙,走動起來,步履輕盈,婀娜多姿,充滿了青春的優美與生命的活力。這是最美妙的時刻,在場的婦女或女人都陶醉在美妙的回憶或幸福的憧憬之中,從而使“沙拉洛”到達熱潮。
“沙拉洛”儀式竣事後,男子才氣加入歡宴。人人席地而坐,愉快地吃着砣砣肉、蕎饃和炒麵等,舒懷痛飲,一醉方休。 “換裙”意味着女子已經成年,可以自由地找情人,談戀愛。如發生性關係,只要不違反品級和血親的限制,一樣平常也不會受習慣法的處分。若女子有身,男方則謝罪或娶親即可。反之,換裙前的少女要受到嚴酷珍愛,禁絕調戲、姦汙,也禁絕非法同居,如發生此累事宜,就必將受到習慣法的嚴肅責罰。
談談金代人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