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中國差異區域的“六月六”習俗

從河南傳來的“棗”生貴子

中國差異區域的“六月六”習俗

六月六
就我國民俗來說,陰曆六月六日有些習俗是傳之已久的,這在名諺中也有反映。

網友如是說:

一說是:“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沐浴。”此時已屆仲夏,烈日高照,為了防止家畜生蟣虱人們在這天為貓、狗沐浴,農家則把貓、狗驅往河中沐浴。貓、狗在這一天嬉水,與小兒同樂,因此民間也稱此人為貓、狗的生日。

另一習俗是晒衣服。傳說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書書不蠹。此俗見於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獲編》,文雲:“六月六日,內府皇史晟曝列聖實錄及御制文集,為每年故事。”士醫生家及平民國民也於這天曬裘衣雜物,以防蟲蛀。

上海的民諺卻誇張而有趣:“六月六,曬得鴨蛋熟。”把烈日下的炎熱說得很形象化。早年人們常在這一天曬伏醬、付瓜,為了防潮防腐,人們常於這一天用桐油塗飾門窗和樑柱。

北方人的諺語則是:“六月六,看谷秀。”一樣平常說,莊稼長得好欠好,秋收時豐歉若何,這時刻已大致可以測定了。

民俗改運之“打小人”習俗

至於伏夏糕點,近人周簡段先生提及江蘇東台民諺:“六月六,吃了糕屑養了肉。”以為吃了用麥粉和糖油做的麵食,對增強體質有益。有詩云:“早市離家二里遙,攜籃遇上大雲橋。現在不吃麻花粥,荷恭弘=叶 恭弘包來茯苓糕。”這類糕點為人喜歡,其緣故原由是它鬆軟、清口、甜淡相宜,而又價清廉。不外現在的糕點市場已經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尋覓賣茯苓蛋糕的店攤已經很難尋見了。

關於“六月六”另有許多的傳說,“六月六,請姑姑”是撒播很廣的一個。每逢陰曆六月初六,農村的各家各戶都要請回出嫁的老小女人,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這個習俗是從春秋戰國時刻就興起的。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後裔親家趙衰對他很反感,直言數落了他,狐偃不聽,當眾把親家指責一番,趙衰年邁體衰,不久因氣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講仁義,刻意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罹難,狐偃出京放糧,臨走對家人說,六月六日趕回家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新聞,決議六月六日殺狐偃,抱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這個決議告訴了妻子,狐偃的女兒得知這個新聞后整天心驚肉跳,在六月初五這天,悄悄跑回家把這個新聞告訴了母親。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敗事,天天惶遽不能終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來請女婿。到相府後,狐偃請女兒、女婿坐了上席,然後對眾人說:“老漢今年放糧,親見國民痛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錯。今天女婿設計殺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為民除害,為父報仇,我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難,盡了大孝,禮當受我一拜。希賢婿看我面上,不計憤恨,兩相和洽!”一席話,說得滿座來賓又驚又喜,女兒、女婿叩頭謝罪,前仇盡釋。

從往後,狐偃至心悔改,為了記着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圓一番,翁婿比以前加倍親近。此事張揚出去,老國民個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閨女,應個消災解怨,免災去難的吉祥。年長日久,沿用成習,撒播至今。

 


維吾爾族的刀郎文化與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