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屬相]安福寺民俗――婚嫁

安福寺民俗――婚嫁
婚嫁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因而隆重熱鬧,民間俗成的禮展出也是名目繁多,枝江婚嫁習俗可謂十禮    
 一、說親

      俗說話“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婚女嫁總得有人撮合,這撮合的人叫媒人,也叫紅娘,紅人先生,媒婆,月老,介紹人等。過去曾有以此為職的謀人,當地人說:“好吃好喝的撈媒做”,媒人說親一般先“量媒”,即雙方情況、要求,先摸摸底,當媒人認為雙方條件相當或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就再邀一個同行,分別到男女方去提親(即說媒),男女雙方能達成共識。只要各方父母允應了提親人的意思,這提親人就正式成為這樁婚事的媒人,此樁親事(即婚姻)就會稱為是明媒正娶,說親的程序就算完成。
二、合“八字”
男女雙方父母同意了提親,男方就要請算命先生來合男女的“八字”。合八字字即算命先生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再根據這生辰八字來推算這個人的命運好壞。如果雙方八字合上了,這樁親事就可以定親,如果合不上,一方缺什麼又有解也可以定親,如果雙方八字相剋無解,比如一主“火”熱,一方“水”深,水火不相容,那這樁親事就因“八字”不合而告吹。合“八字”封建迷信色彩濃,現在都不用了。
三、過門
      男女八字合上了,雙方父母要互請對方來對象,叫“過門”。男方接女方過門,女方一般由嫂子姑母陪同,在媒人的帶領下到男家。過門一是讓父母看看對方的長相使其落心,二是讓過門的人了解對方的家境,“過門”回家時,父母還要給未過門的媳婦(或女婿)“打發”(即見面禮)。過門后,男女雙方就可以自由來往了。
這裏集合了枝江本地最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成為枝江對外宣傳的窗口,政府、企業、市民信息互通的橋樑。     
四、訂親
這裏集合了枝江本地最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成為枝江對外宣傳的窗口,政府、企業、市民信息互通的橋樑。       雙方過門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往來了解,男方父母就要擇吉日,請女方及女方能代表父母的有關人員到男家來作客,並請自家的堂親,姑、舅、姨等直系親戚來陪,即“訂親”。訂親雖不比結婚的熱鬧,但也隆重,有的還殺豬宰羊,請吉長(即廚師)開生案,當著眾親友擬訂婚約。訂親這天,女方來客要在男家歇宿,次日返回時男方要給訂親禮,一般是衣物布料、金銀首飾,有的公婆還交給信物。
     
 五、求懇
結婚日期由女方的父親與叔父、姑父等人來確定。男方如果要娶親,必須將女方的父親、叔子、伯爹接到男方家商定婚期,這叫“求懇”。求懇這天,男家人特別講禮性(即禮貌),俗話說:“低頭娶媳婦,抬頭嫁姑娘”。女方對男方“過禮”等方面的要求都要說出來,並向男方介紹他們的“陪嫁”物品。男方要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如有達不到的要求,也只能低聲下氣地請對方諒解,否則女方會以推遲婚期來要挾男方,一般情況下雙方都是和和氣氣地達成協議,互不為難。
六、開剪
 
      婚期一定,男方就要积極為對方準備“過禮”的東西了,比如養豬、養羊、扯布料。請裁縫為新媳婦做衣裳,縫衣服這天叫“開剪”。這天還要把新媳婦接來,一是要量比子(即尺寸);二是來幫忙做飯,開剪還要給裁縫師傅封“利市”(即小費),裁縫師傅還要吃喜糖。這天開剪后,男女方都要縫衣裳,一般給女方縫12、18甚至20多件新衣,至少要保證結婚那天新娘從頭到腳穿的戴的都是男方的。而女方家縫的衣服是裝箱子的。
七、過禮
      結婚前一天,男方將求懇時答應給女方的物品都要送到女家,這叫“過禮”。過禮的禮品要有整豬整羊,魚一定要是2條,還有專為女方長輩訂做的喜餅,稱“粑粑”,常言說“嫁姑娘是要吃粑粑的”。還有煙、酒、糖果、衣物。衣物也有講究,大的從過冬穿的棉襖大衣,小的到褲腰帶,都必須齊全。一般“過禮”是用挑擔挑去的。女方會給這挑夫“利市錢”(即小費)的。除食品外,其它物品都會作為嫁妝結婚時送回。
八、成親
成親即結婚,成親時也有各種禮性。
 1、上頭:即成親頭一天,女方要給新姑上頭。枝江一帶的黃花閨女是不準將頭髮全部往腦殼後面梳的,前額都要留“達達”(即劉海兒)。結婚後再不是黃花閨女了,必須將頭髮全部向後梳,稱為“上頭”。鄉間“上頭”時扯臉,即用“索子”搓后,一頭用嘴含着,一頭用手拉着,另一隻手的手指將“索子”(即一種稍粗的白棉線)搓后的那端分開,利用上勁后一正一反地在新姑的額前頸后將汗毛、短髮扯下來,邊扯邊用地灰抹,再將頭髮往後梳。上頭是女人一生的轉折點,預示着自己由少女變為少婦。
      2、陪郎(陪姑):此項儀式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開席時,廚師安排有供十人一桌的宴席。男方(或女方)要請9個童兒(童女兒)陪新郎(新娘)吃飯。此席上下席各坐3人,旁席各坐2人。新郎(新娘)坐在上席的中間。出菜后,廚師要請“迎台師傅”打鼓吹號將一盤帶花的菜送到新郎面前叫“迎榜”,新郎不出錢這碗菜就不能揭開,廚師得到新郎的“迎榜”錢后,迎台師傅也對着新郎吹喇叭,新郎也要給“利市線”。陪姑不“迎榜”,只“迎花”,枝江一帶把陪姑叫坐十姐妹。
3、放壓箱錢:女方陪姑之後,父母要請同族長輩兄嫂及姑舅姨進房看新發的花衣裳裝箱,並帶頭往箱子里放錢,因為壓箱錢放的多少既能表示親友的大方,又能显示娘家的富裕,可抬高新姑到婆家去后的身價。有心計的新姑還故意以舍不得這些人為借口,用哭嫁的方式激起長輩們多放點線。一般來講,這些親戚都要放壓箱錢,甚至有的湊成整數或幾佰幾仟的。
      4、娶親:娶親一般是轎抬馬騎。娶親隊中有幾位必不可缺的人物。一是新郎先生,如有特殊情況,新郎可由本族的未婚姐妹代替;二是男方媒人;三是2名大炮手,稱為“投貼的”;四是一對童男稱“男伴郎”,一對童女稱“女伴郎”;隊此轎夫馬夫樂隊及“喝泡打雜”的若干人。新郎到了女方家,要喊“給爹、媽送恭賀”,要與所有親戚打招呼后,在堂屋坐下,此時有一小孩(一般侄兒類)打來洗臉水給新郎洗臉,新郎洗臉表示乾乾凈凈,清清白白的來接人,洗完臉要給送水的小孩一個“紅包”。
      5、哭嫁:“哭嫁”也叫新姑“打榨”。即新姑在上轎之前要在閨房啼哭,一是舍不得爹媽,哥嫂弟妹;二是嫌嫁妝太少,壓箱錢不夠,用哭嫁的方式最後“榨”一點娘屋及親友們的銀錢;三是民間常以姑娘哭唱水平的高低,作為該姑娘智慧和能力的大小,其實其正舍不得父母的新姑很少,大部分的心早已飛到新郎的懷抱。
    6、送親:送親一般由下列人員組成,一是女方介紹人;二是2個女送親,這兩人一般是嫂子或姑姑,稱為“親客”;三是2個男送親,由新姑的兄弟擔任稱為“小親家”;再就是找帳子的、挑鏡桶腳盆(稱小家業)的,抬亮盒的、抬嫁妝的都稱為“來親”。發親后,娘家還將小家業中的“劈柴”拿轉來,只留給2塊或4塊,否則把娘屋的“財”都帶走了。發親銃響,娶親的送親的一起上路,返回時不能走來娶親時走過的路,這就叫“新人走新路”。
  7、鋪床:娶親回來是“小家業”嫁妝先到屋,帳子被子到屋后,新郎父母安排人鋪床。鋪床人必須有資格,一般要求該婦女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夫妻健在。只有這樣的人鋪床才會使新郎新娘婚後白頭偕老,兒孫滿堂。鋪床人在為其鋪床時,會得到新娘子事先放大鏡被子里的“利市”紅包。
  8、拜天地:接親歸來,堂屋裡已是燈火輝煌。拜堂上方的春台上點有兩支紅蠟燭。新友來賓坐兩旁,媒人、父母雙親、小新家坐上方。新郎新娘站在拜台上,支客先生做司儀舉行拜堂。拜堂施大禮(磕頭)先拜天地,再拜公堂,三拜父母,四拜媒人,五拜姑嫂姨,六拜來親,七拜親朋,八是夫妻互拜。八拜也正合“要得發不離八”的吉利話意。夫妻互拜后一般還要互換信物,喝“交杯酒”,即新郎新娘各端一杯茶水,以茶代酒,雙方挽起胳膊,互送對方嘴邊喝,意為二人百年合好。
      9、搶房:搶收房也叫搶床,其實就是新郎新娘爭先恐後進洞房。據老人講,誰先進洞房誰就占強些,以後不會受到對方的欺負。所以拜堂之後,男方的母或嫂推着新郎、女方的親客推着新娘,一齊往洞房裡擠,“擠得贏的是哥哥”。有的新郎新娘願意同時步入洞房。入洞房后,有一童男童女為新郎和新娘各端來一盆洗臉水,新郎新娘雙雙洗臉洗手后,分別給童男童女“給包”。表示乾乾凈凈地結為伉儷。
    10、鬧房:新婚之夜鬧洞房是最熱鬧的,主人最忌諱新婚之夜無人鬧房。一般鬧新房的都是男方的表兄弟及朋友,鬧房時除了親客能在房內,小親家和來親都分別安排專人作陪或休息去了。在枝江百里洲一帶,送親的人都要當天回去或者不能在男方歇宿。鬧房者一是進洞房看親客新娘、看嫁妝、看新房;二是來給新郎新娘賀喜、陪夜。鬧房的名堂很多,一般進門先喊“喜”,一人領,眾人合例如“(領)楠木桌子,(合)喜呀;(領)四角四方,(合)喜呀;(領)上面擺的,(合)喜呀;(領)瓜子糖,(合)喜呀。”進門后入座,先喝一口常茶,抽一支常煙,再有頭有腦地進行。比如要吃“鴉雀含柴”的糖,“喜鵲鬧梅”的煙,“雙獅搶球”的茶等等,這些都由鬧房者事先安排好了的動作,要新郎新娘表演,其目的就是要新郎新娘擁抱、親嘴之類。還有“小叔子”或者是侄兒用一竹竿,一端綁上線,線上綁一顆糖,用手拿起竹桿擺動,要新郎抱起新娘吃,稱為“刷刁子”(比喻釣小魚),吃到了糖,新郎新娘還要將“利市錢”再綁在線上,這樣小叔子或侄兒才刷到了“刁子”。還有的把新郎的爹或伯佬哥哥拖進去鬧房,因枝江農村喜講“公佬燒火”、“柏佬哥扒灰”等俗故事,所以爹或哥一般都早早躲起來,怕弄進洞房留笑話,有時為了不得罪客人,還是硬着頭皮被拖進洞房“挨整”,這樣就會把鬧房掀起高潮。鬧房一班人結束又接着來一班,直至五更。
      11、交親:鬧房到五更,鬧房的人,就會自覺地紛紛離去,親客就要請新郎將他的父母姑舅等長輩請進洞房,由親客們動手擺糖果瓜子,並倒茶遞煙。待各位長輩坐定,親客即代表新娘的父母對新郎的父母作些交待。一是感謝他們的熱情接持;二是介紹新娘的有關情況;三是代表新姑娘娘家裡對嫁妝辦得不全表示歉意;四是要求新郎的父母要將新娘當作新生兒女一樣管教。同時也當面對新娘提些要求比如孝敬老人,夫妻和氣等話。新郎的長輩也有一個代表發言,對女方父母包括親客表示感謝。互相客套之後,親客將新娘陪嫁的箱子鑰匙當面交給新郎的父母,並向長輩們介紹有多少件衣服、多少壓箱線等。新郎新娘也要當面相互表態,比如怎樣孝敬老人,互相幫助把家庭搞好等。這就是“交親”。
      12、傳茶:交親結束后,新娘將自己在娘家為男方的長輩們做的鞋拿出來,送給各位長輩,一是表示盡孝道;二是在長輩們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針線活本領;三是可以得到比這雙鞋高几倍的“利市錢”。長輩們接到鞋后,連忙掏出錢來給新娘。這就是“傳茶”,那鞋叫“傳茶鞋”。
  13、揪腦殼茶:天亮了,新娘要早早下廚,在嫂或姑妹的幫助下做元寶打雞蛋,這元寶面(即湯圓粉)、雞蛋都是娘屋為其準備的。煮好後由新郎新娘端着送到所有直系長輩的床面前,讓老人們從床上一揪腦殼就可以吃到雞蛋茶,這就叫“揪腦殼茶”。長輩們接到雞蛋茶,也要給新娘利市錢,一般給的錢很多,因為不是新嫡嫡的親戚是吃不到這“揪腦殼茶的”,同時也表示新娘娘屋的父母很講禮性。
      14、回門:婚禮的第二天,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第一次回娘家,稱為“回門”。為了迎接新姑爺的到來,娘家一般在這一天過客,叫“回門客”。因為新姑爺從此就是娘家的“門外嬌客”了,任何岳父母是不會輕易怠慢的。不過作為新女媚首次去做“姑爺”也必須講禮性,一般回門去要帶上幾樣“茶”(即禮物),至少是四樣表示“四季發財”,也是對岳父母的一種答謝。中午入宴,娘家要給新姑新姑爺“回門飯”吃,這碗飯要用“頭子碗”(大碗)盛一堆碗飯,碗底放上一枚硬幣,但是不管新姑爺肚子有多餓,是不能吃完的,碗里要剩一些飯和硬幣,對新姑來說,是不能把娘屋裡吃空,對新姑爺來說是祝岳父母家“連年有餘,吃不完,用不完”,下午新郎新娘不管岳父母怎麼挽留,也得趁早回家,而且越早越好,因為父母在盼著兒媳早點回來,否則父母的眼睛遲早會瞎,是因為他們望兒媳歸來望穿了雙眼。
、打花臉
      新郎新娘“回門”回家時,就是“打花臉”的時候,在家裡的表兄弟姐妹或親友已備好鍋灰、墨、紅土之類,隨等新郎新娘“回門”歸來,歸來的鞭炮一響,表兄弟姐妹們一擁而上,抓住新郎新娘,給他們臉上抹墨抹紅,父輩的親友也如痴如狂地建新郎的父母畫“花鬍子”,有的還在他們背部亂抓即“刨背”。“打花臉”意味着“打發”、“打發”、“刨背”是祝他們早日抱孫子升輩、“打花臉”從表面看來很“武野”,實際上氣氛熱烈和諧,意義深長。若沒有人來“打花臉”和“刨背”對過喜事的這家人來說,就很不吉利,好象真失去了“發財”或“升輩”的運腳。
  十、親家過路
      婚嫁的最後一禮為“親家過路”,親家過路即男方擇一日子,請女方父母到家裡正式做客,以方便雙方親家日後的往來行走。鄉間流傳的“親家母的茶,一禮還一答”也是這個意思。男方這天也要請姑舅姨來作陪,藉此機會讓女方父母放心,並共同喝一次“安樂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