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民俗――婚嫁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男女雙方經人介紹或徵婚認識后,經過一段時間接觸互相了解,如有意結合,由男方擇定吉日(一般是初一、十五或帶“六”、“九”之日,寓意順利和長久)訂婚。男方按商定的聘禮如數送到女家。女方將花生、糖果、女兒餅、冰糖麵線等分送給近親長輩和鄰居。男女雙方互贈信物,時興拍婚紗照。此後,逢年過節,男方均須給女家送禮,一般是送雞鴨魚肉,女方衣物等,謂之“送年”、“送節”。
結婚日期,一般由男女雙方商定,工薪族多選擇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節日。農村還有請算命先生擇定《合婚吉課》的。日子擇定后,以男方為主籌辦婚事,裝修新房,購置傢具,女方則以置辦嫁妝為主。21世紀開始,在工薪族中,大都由男女雙方共同商量籌辦。結婚前一天,男方依約備辦雞鴨魚肉、米面蔬果、酒品飲料等送至女家,給女家辦出嫁酒宴。稱“入門笑”。當晚,女家辦出嫁酒宴;男方布置洞房,放炮安床。次日凌晨,由男方派接親隊伍到女家迎娶。20世紀90年代后,城鎮多乘轎車迎親。新娘出門前先沐浴梳洗、換上婚紗或紅色喜服。辭別父母親人,隨置辦的嫁妝,與新郎一起乘車出門。嫁妝多為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以及生活用品。21世紀開始,一些生活優裕家庭,將小汽車、電腦,甚至商品房、存摺等給女兒陪嫁。
新娘進門時,男方父母應迴避,忌對沖,以防日後不和。當天,男家舉辦婚宴。城鎮多在酒家舉行。新郎提前到酒家門前接受親友賀禮和祝福。賓客到齊后,由禮儀小姐引導新郎、新娘步入宴會大廳,由主婚人致賀詞,然後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和互喝交杯酒。禮畢,燃放鞭炮開宴。農村多在新郎家中宴請。宴席出白斬雞時,由新郎、新娘向賓客敬酒。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簡便起見,不少親家商定,將結婚酒與出嫁酒合辦,男家、女家各自請自己的親戚朋友赴宴,賀禮也各自收納。散席時,新郎、新娘須提前到門前送客。當晚,一些地方仍有“鬧洞房”的習俗。直至子夜方鳴炮安寢。翌晨起床后,新娘入廚沏茶,並向公婆伯叔敬茶請安。受敬者以紅包作謝。婚後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近者需接連三趟,遠者則不苛求。岳父母則盛宴款待女婿。滿月時,岳父母等到女婿家作客,送女兒未出閣前使用的物品,主要是舊衣物。男家置酒宴盛情接待。
入贅和寡婦再婚,禮俗從簡。若男女雙方均為基督教徒,則從教禮教規辦事。
20世紀90年代后,一些富裕戶為炫耀財勢,請客送禮,大操大辦,奢侈鋪張,耗資巨大;有些有權勢者,則廣發請柬,藉機斂財。多數人仍崇尚簡樸,不辦酒者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