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俗與世界上最貴重的嫁衣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說過水族婚嫁習俗,也說過布依族婚嫁習俗,它們風格各異,講究不同,都體現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而在少數民族雜居的荔波,僅就婚嫁習俗而言,就可以繪製一幅風情多元的“婚嫁清明上河圖”。比如說這次,我就恰巧碰到了一次苗族的婚嫁。
那麼,苗族的婚嫁,又有哪些講究呢?如果你在荔波遊歷,而又朋友眾多,可要分清不同民族的不同習俗,不要搞錯,鬧了笑話。
一套衣服就是一家財富
苗族的男女青年,當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到談婚論嫁之時,女方家得為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而這份“豐厚”幾乎全部集中在那一套苗族服飾上。布料,是純手工的粗布,必須點綴純銀的飾品,光彩奪目,霍霍生輝。
據說,這身衣服,自苗家姑娘出生就開始着手準備,幾乎代表着一個苗家人所有的財富,當然,服飾檔次的高低,銀飾的多寡,做工的優劣,都代表着女方家的家境,也代表着新娘的身份。
苗族嫁衣
在苗家,女人比男人尊貴,這從男女的服飾便可看出。苗族女性的服裝雍容尊貴,適合悠閑生活;男性的服飾卻顯得自然淳樸,乾淨利索,方便外出幹活。
關於服飾,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過去戰亂頻繁,苗家人也會經常遭受土匪的搶劫。其他的笨重家產在遷徙或逃亡時,不方便攜帶,所以,苗家人就把所有的家產都變成銀飾,裝飾在女人衣服上。這樣,人到哪裡,財富就跟到哪裡。
傾全家之財做一身嫁衣,還有什麼比這更尊貴嗎?
這讓我想起一條段子:一個窮人,願拿自己所有的財富給你;一個富人,原拿自己一半的財富給你。窮人的所有財富,比不上富人一半財富的萬分之一。請問,哪個更愛你一些?
苗族的婚禮有哪些講究?
當定好婚期后,男女雙方分別舉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
第一天,女方接待前來祝賀的親戚朋友,新娘把她精心製作的民族布鞋和布鞋墊都展示出來,屋裡擺出傢具,各式各樣,琳琅滿目。
親友對新娘的作品頷首稱好時,新娘就紅着臉避開了。下午,新郎家請來幫忙的人拿着木杠,牽着系了紅頭巾的馬來到新娘家,在新娘家住一夜,到第二天中午時分,把新娘家的嫁妝送往新郎家。
第二天,新娘穿着整潔大方的民族服裝,拿着一把新買的傘,在兩位送親婆、四位陪親姑娘的護送下,隨着接親隊伍緩緩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和四位陪親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面,兩位送親婆騎着新郎家牽來的高頭大馬,緊跟在新娘後面。
苗族婚禮
遇到三岔路口時,新娘要由自己的弟弟背着走過路口,並在路口扔破一個雞蛋。據說,這樣可使新娘無論天荒地老都忠心於新郎,絕無二心。雖然面臨着多種選擇,但新娘都會走正確的那一條路。
當接親的隊伍快接近新娘家的時候,新郎家的嗩吶聲、鑼鼓聲響起,新郎家裡的人便前來迎接。
婚禮進行中
這時,新郎家已是高朋滿座,人頭攢動。因為她們都在盼着看到新娘,各個面露笑容,樂不自禁。
當新郎來到門前時,客人都讓開一條道,這時新娘由於怕羞,把手中的傘關起,遮住面部,由兩位姑娘扶着緩緩地走進新郎家大門。
新娘到家坐下后,新郎開始穿衣服,這新衣服是親戚們為了恭喜新郎而送給他的。穿衣服是在堂屋正中央,由一位長輩給他穿,這時的客人把新郎和長輩團團圍住,大門、小門被圍得水泄不通,一些調皮的小孩爬到樓上、梯子上笑。
一串“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響起后,老頭子一邊給新郎穿衣,一邊念着祝福的話語,逗得旁人笑的合不攏嘴,老頭子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陪同新娘的兩位送親婆,第二天早上就回去了,而那四位姑娘仍然留下來陪伴新娘直到第三天才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這就是所謂的“回門”。所以,現在有些姑娘流淚后,人們總是開玩笑:“別哭了,去三天就回來了。”
“回門”的這個習俗,似乎在很多少數民族,甚至漢族的有些地方,都有講究。
還有一點,新娘剛進門時,新郎的弟妹不能去看新娘,否則,新娘和這些弟妹們會吵架,影響家庭和睦。
新娘回門過後,由新郎親自來到丈母娘家去接新娘回來,從此,夫妻就共同生活在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