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婚禮習俗
普米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有着8萬以上的人口,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內,少數分佈在四川。普米族先民並非居住在南方,而是居住在今青海、甘肅的遊牧部落。雖然千百年過去了,但是時至今日,依然可以在普米族裡看到遊牧名族的遺風。跟大多數少數民族一樣,普米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習慣。那麼,你了解普米族的風俗嗎?你知道他們的婚俗是怎樣的嗎?下面我們就去看看普米族的婚俗吧。
揭秘普米族婚禮習俗
普米族婚俗:
普米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普米族大部份分佈在雲南省內,少部份分佈在四川,普米族人口達8萬以上。這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民族,普米族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這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千百年的歷史文化沉澱,普米族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與傳說。下面我們就去看看普米族有哪些神話與傳說故事吧。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意為白人。在普米族的發展歷史中,婚姻形態經歷了由母系制到父權制,由群婚到一夫一妻指的發展過程。目前,在普米族的大部分地區已經確立了父權制,婚姻以一夫一妻指為主,實行男婚女嫁。從訂婚到結婚,要經過訂親、測算八字、過大禮、迎娶和坐家等過程。依據傳統的習慣,普米族的婚禮多選擇在冬天農閑的季節舉行。具體的婚禮形式各地不一。
禮儀及禁忌:
對客殷勤禮貌,是普米族的性格和美德。當遠方的客人來到家門,不論是生人或是親友,主人家都會出來迎接,熱情款待。先奉上酥油茶、炒麵、水果,主人要頻頻向客人敬酒,客人離去時,主人要送"四色禮",即一支雞腿、一塊豬膘肉、一瓶茶恭弘=叶 恭弘、一瓶蘇里瑪酒,這是普米人贈給貴客最好的禮物。普米族人家習慣圍着火塘而坐,右邊為男性,左邊為女性,客人的席位一般在右邊。如果主人有長老,客人則坐在火塘下方,但生人都是在上席就坐。主人殺雞煮肉,用豐盛的食物招待客人。吃飯時,主人擺出飯菜,先請客人用餐,家人則有的添菜,有的加飯,有的敬酒,將食物的最佳部分請客人食用。待客人吃飽吃好后,主人家才圍坐桌旁用飯。
米族有良好的傳統道德觀念。白天主人下地勞動或外出,一般都不鎖門,但不會丟失財物。在外拾到別人的物品,或發現別人丟失的財物,不能隨便佔有損壞,要撿起來放在路邊顯眼的地方。對生人不能亂罵亂吼,遇路人要下馬讓道。讓人以誠相待,日常生活中決不破壞公共財物。客人在普米族家裡不能吃狗肉、青蛙肉、馬肉、貓肉。不能用掃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豬。不能在水中小便,不能在路上大便。晚上不能掃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髮、洗頭、梳頭。不能毀壞地界、水界。不能戴着斗笠進屋。不能在屋裡唱情歌。客人不能背向火塘而坐。不能將刀口或槍口對着別人。不能用指頭指別人的鼻樑。不能將帽子翻戴在頭上。不能摸別人的頭。不能將鞋放在床頭。吃飯時不能作響,添飯時不能反手舀飯,飯粒不能拋撒。
歷史上普米族信仰藏傳佛教,也信奉原始宗教。每一村寨都有一片樹林作為固定"神林"做全村寨的祭祀場所,並視為神聖不可侵犯。
從新娘家接了新娘后,新娘不能當天接進男方家,要在村邊的一個僻靜的地方(男方事先搭好木棚,準備好留宿時所用全部食品及用具)留宿一夜。但如新娘、新郎是同村人,或相隔很遠,可在太陽落山之前把新娘接到男方家,不留宿野外。
孕婦分娩前,舉行"今依"儀式一般要悄悄進行,不讓外人知道;祭物要放在常人看見的地方,不能被人發現或被損傷。在小孩未出世前,不能準備嬰兒穿的衣物。產婦分娩時,謝絕外人進出家門。產婦坐月子的日子里,除了自家的人外,不能讓外人隨意出入產房,不得吃產婦的食物。
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準背着槍進門,須拿在手裡進門;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杆,旗色為白色或紅色,桿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裡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婦女分娩時,男子不得進入產房。
婚姻習俗:
長期保留着獨具特色的婚姻習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長包辦,實行姑舅姨表優先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善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青年男女大多實行了自由婚姻。
婚禮主持人用一根纏着彩色布條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別在鍋莊、神台、大門以及新郎新娘的頭上點指,祝福新郎新娘的頭上點指,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着要舉行敬鍋莊儀式,最後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儀式即告結束。緊接着,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壩內大開喜筵,盛情款待全體賓客。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瑪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開始前,全體賓客要齊唱(做客歌),然後才正式就餐。酒足飯飽之後,人們齊聚在院壩里、房子房,載歌載舞地慶賀婚禮,往往通宵達旦。
普米族有的地方仍保留搶婚的習俗。結婚當天,父母仍讓女兒去山上或地里勞動,這時候,男方派人來了,大喊一聲:某某家請父去吃茶!就把姑娘搶走。姑娘被男方搶去后,婚禮按普米族的習俗繼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