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班固
東漢班固所著《白虎通》第31―40卷
《白虎通》
[西漢]班固
第三十一卷壽命
命者、何謂也?人之壽也。天命已使生者也。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習。壽命者、上命也,若言文王受命唯中身,享國五十年。隨命者、隨行為命,若言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矣。又欲使民務仁立義,(闕),無滔天。滔天則司命舉過言,則用以弊之。遭命者、逢世殘(賤)〔賊〕,若上逢亂君,下必災變,暴至,夭絕人命,沙鹿崩於受邑是也。冉伯牛危言正行,而遭惡疾,孔子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夫子過鄭,與弟子相失,獨立郭門外。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一人,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儡儡〔然〕如喪家之狗。」子貢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笑曰:「形狀末也。如喪家之狗,然(哉)乎〔哉〕!然(哉)乎〔哉〕!」
第三十二卷宗族
宗者、何謂也?宗〔者〕、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禮》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待)〔侍〕。」(聖)〔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於有無,所以紀理族人者也。宗其為始祖後者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為高祖後者,五世而遷者也。高祖遷於上,宗則易於下。宗其為曾祖後者為曾祖宗,宗其為祖後者為祖宗,宗其為父後者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為小宗,以其轉遷,別於大宗也。別子者、自為其子孫為祖,繼別(也)〔者〕、各自為宗,〔所謂〕小宗有四,大宗有一,凡有五宗,人之親所以備矣。諸侯奪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奪宗何?曰:諸侯世世傳子孫,故奪宗。大夫不傳子孫,故不〔奪〕宗也。《喪服經》曰:「大夫為宗子。」不言諸侯為宗子也。
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上湊高祖〕,〔下至玄孫〕,〔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為親〕。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尚書》曰:「以親九族。」族所以〔有〕九何?九之為言究也。親�貧靼�究竟,〔謂之九族〕也。謂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者,謂父之姓一族也,父女昆弟適人有子為二族也,身女昆弟適人有子為三族也,身女子適人有子為四族也。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母昆弟者、男女皆在外親,故合言之。妻族二者、妻之父為一族,妻之母為二族。妻之親略,故父母各一族。《禮》曰:「惟氏三族之不虞。」《尚書》曰:「以親九族。」義同也。一說合言九族者,欲明堯時俱三也。禮所以獨父族四何?欲言周承二弊之後,民人皆厚於末,故興禮母族妻之黨,廢禮母族父之族,(足)〔是〕以貶妻族以附父族也。或言九者,據有交接之恩也。若刑侯之(姊)〔姨〕。覃公惟私也。言四者、據有服耳,不相害所異也。
第三十三卷姓名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為重人倫也。姓〔者〕、生也。人(所)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詩》雲:「天生�A民。」《尚書》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者〕何?以為古者聖人吹律定姓,以記其族。人含五常而生,〔正〕聲有五音,宮、商、角、征、羽,轉而相雜,五五二十五,轉生四時。故百而異也。氣殊音悉備,故殊〔姓有〕百也。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即可知其〔德矣〕,所以勉人為善也。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別諸侯之後,為興滅國,繼絕世也。〔王者之子稱王子〕,〔王者之孫稱王孫〕,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各以其王父字為氏。故〔《春秋》有王子瑕〕,〔《論語》有王孫賈〕,〔又有衛公子荊、公孫朝〕,魯有仲孫、〔叔孫〕、季〔孫〕。楚有昭、屈、(原)〔景〕,齊有高、國、崔。立氏三,以知其為子孫也。王者之後,(二)〔亦〕稱王子,兄弟立而皆封也。或曰:王〔者之〕孫,(上)〔亦〕稱王孫也。〔《刑德放》曰〕:「堯知命,表稷、契,賜(生)〔姓〕子、(姓)〔姬〕。皋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遠刑。」禹姓姒氏,祖〔昌意〕以(億)〔薏〕〔苡〕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鳥子〔生〕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跡生也。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紀,尊事人者也。《論語》曰:「名不正則言不順。」三月名之何?天道一時,物有變,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咳〕笑,與人相更�E,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故《禮服傳》曰:「子生三月,則父名之於祖廟。」於祖廟者,謂子之親廟也。明當為宗祖主也。一說名之於燕寢。名者、幼(少)〔小〕卑賤之稱也。(寡)〔質〕略,故於(無)〔燕〕寢。《禮?內則》曰:「子生,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立於阼階西南,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命之(士),適子執其右手,庶子撫其首。君曰:『欽有(師)〔帥〕。』夫人曰:『記有成。』告於四境。」四境者、所以遏絕萌牙,禁備未然。故《曾子問》曰:「世子生三月,以名告於祖禰。」《內則記》曰:「以名告於山川社稷四境。天子太子,使士負子於南郊。」以桑弧蓬矢六射者,何也?此男子之事也。故先表其事,然後食其祿。必桑弧何?桑者、相逢接之道也。《保傅》曰:「(天)〔太〕子生,舉之以禮,使士負之。(者何)〔有司〕齋肅端�q,〔見〕之〔南〕郊,見於天。」《韓詩內傳》曰:「太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上下四方。明當有事天地四方也。」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以《尚書》道殷家太甲、帝〔乙〕、武丁也。於臣民亦得以〔甲乙〕生日名子何?〔不使〕亦不止也。以《尚書》道殷臣有巫咸,有祖己也。何以知諸侯不象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太王名��甫,王季名歷,〔此〕殷之諸侯也。《易》曰「帝乙」,謂成湯。〔《書》曰〕「帝乙」,謂六代孫也。湯生於夏世,何以用甲乙為名?曰:湯王后乃更變名,子孫法耳。本名履,故《論語》曰「予小子履」。履、湯名也。不以子丑〔為名〕何?曰: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為本,本質,故以甲乙為名也。名或兼或單何?示非一也。或聽其聲,以律定其名。或依〔其〕事,旁其形。故名或兼或單也。依其事者,若后稷是也。棄之,因名之為棄也。旁其形者,孔子首類魯國尼丘山,故名為丘。或旁其名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春秋》譏二名何?所以譏者,乃謂其無常者也。若乍為名,祿甫元言武庚。名,不以日月山川為名者,少賤卑己之稱也。臣子當諱,為物示通,故避之也。《曲禮》曰:「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父母則不諱王父母也。君前不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郊廟中不諱。」又曰:「君前臣名,父前子名。」謂大夫名卿,弟名兄也。明不敢諱於尊者前也。太古之時所不諱者何?尚質也。故臣子�鎇雲渚�父之名。故《禮記》曰:「朝日上(值)〔質〕不諱正天名也。」人所以十月而生者何?人、天子之也。經天地之數五,故十月而備,乃成人也。人生所以(位)〔泣〕何?本一干而分,得氣異息,故泣,重離母之義也。《尚書》曰:「啟呱呱泣」也。人拜所以自名者何?所以(泣)〔立〕號自紀。禮、拜自后,不自名何?備陰陽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之)〔人〕者也。拜之言服也。所以必再拜何?法陰陽也。《尚書》曰「再拜稽首」也。必稽首何?敬之至也。頭至地,何以言首?謂頭也。《禮》曰「首有瘍則沐」。所以先拜(首)〔手〕,后稽首何?名順其文質也。《尚書》曰:「周公拜(首)〔手〕稽首。」
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故《禮?士冠經》曰:「賓北面,字之曰伯某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所以五十乃稱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慮定也。能順四時長幼之序,故以伯仲號之。《禮?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曰:「五十而知天命。」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是也〕。男女異長,各自有伯仲,法陰陽各自有終始也。《春秋傳》曰:「伯姬者何?內女稱也。」婦人十五稱伯仲何?婦人(值)〔質〕少變,陰(陽)道促蚤成,十五通乎織�之事,思慮定,故許嫁,笄而字。故《禮經》曰:「女子十五許嫁,笄。禮之稱字之。」婦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故《春秋》曰:「伯姬歸於宋。」姬者、姓也。(值字)〔質家〕所以〔積〕於仲(春)何?(值)〔質〕者親〔親〕。故(近)〔積〕於仲。文(子)〔家〕尊尊,故〔積〕於〔叔〕。伯、仲之時,物尚值;叔之時,物失之章,即如是。周有八士。《論語》曰:「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m。」〔不〕積於叔何?蓋以兩兩俱生故也。不積於伯、季,明其無二也。文王十子,《詩傳》曰:「伯邑考,武王發,周公旦,管叔鮮,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處,霍叔武,康叔封,南季載(載)。」所以或上其叔、〔季〕何也?管、蔡、〔曹〕、霍、成、康、南皆采也,故上置叔、〔季〕上。伯邑(叔震)〔考〕也〔何〕以獨無乎?蓋以為大夫者不是采地也。
第三十四卷天地
天者何也?天之為言鎮也。居高理下,為人鎮也。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既分,精(出曜)〔曜出〕布,(度)〔庶〕物施生,精者為三光,號者為五行。〔五〕行生情〔性〕,情〔性〕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干鑿度》曰:「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陽唱陰和,男行女隨也。」
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何?以為天地動而不別,行而不離,所以左旋。右周者、猶君臣陰陽,相對之義。
男女�槊�為人,天地所以無�槊�何?曰:天圓地方不相類,故無�槊�也。
君舒臣疾,卑者宜勞,天所以反常行何?以為陽不動無以行其教,陰不靜無以成其化。雖終日乾乾,亦不離其處也。故《易》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第三十五卷日月
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日月五星比天為陰,故右行。右行者、猶臣對君也。《含文嘉》曰:「計日月右行也。」《刑德放》〔曰〕:「日月東行。」(而)。
日行遲,月行疾何?君舒臣勞也。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感精符》曰:「三綱之義,日為君,月為臣也。」日月所以懸晝夜者何?助天行化,照明下地。故《易》曰:「懸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日之為言實也,常滿有節。月之為言闕也,有滿有闕也。所以有缺何?歸功於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轉而歸功,晦至朔旦,受符復行。故《援神契》曰:「月三日成魄也。」所以名之為星何?星者、精也。據日節言也。一日一夜,適行一度,一日夜為一日,剩复分天為三十六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徑千里也。
所以必有晝夜何?備陰陽也。日照晝,月照夜。日所以有長短何?陰陽更相用事也。故夏節晝長,冬節夜長,夏日宿在東井,出寅入戌。冬日宿在牽牛,出辰入申。
月〔有〕大小何?天道左旋,日月(東)〔右〕行。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三十日者,過行七度,日不可分,故月乍大〔乍〕小,明有陰陽〔也〕。故《春秋》曰:「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此三十日也。又曰:「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此二十九日也。
月有閏余何?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度四分度之一,歲十二月,日過十二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明陰不足,陽有餘也。故《讖》曰:「閏者陽之餘。」
第三十六卷四時
所以名為歲何?歲者、遂也。三百六十六日一周天,萬物畢(死)〔成〕,故為一歲也。《尚書》曰:「�∪�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歲時何〕?〔謂〕春夏秋冬〔也〕。時者、期也,陰陽消息之期也。四時天異名何?天尊,各據其盛者為名也。春秋物變盛,冬夏氣變盛。春曰蒼天,夏曰昊天,秋曰�F天,冬為上天。《爾雅》曰:「一說春為蒼天」等是也。四時不隨正朔變何?以為四時據物為名,春當生,冬當終,皆以正為時也。
或言歲,或言載,或言年何?言歲者以紀氣物,帝王共之,據(曰)〔日〕為歲。〔年者、仍也〕。〔年以紀事〕,〔據月言年〕。《春秋》曰:「元年正月」。「十有二月朔。」有朔有晦,知據月斷為(言)年。載之言成也。載成萬物,終始言之也。二帝為載,三王言年,皆謂窺�А9省渡惺欏吩唬骸溉�載,四海遏密八音。」謂二帝也。又曰:「諒陰三年。」謂三王也。《春秋傳》曰:「三年之喪,其實二十五月。」知闕�Y。
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蘇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晝見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
第三十七卷衣裳
聖人所以制衣服何?以為��Z蔽形,表德勸善,別尊卑也。所以名為裳何?衣者、隱也,裳者、鄣也。所以隱形自鄣閉也。《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何以知上為衣,下為裳?以其先言衣也。《詩》曰:「褰裳涉溱。」所以合為衣也。《弟子職》言「摳衣而降」也。名為衣何?上兼下也。
〔裘、所以佐女工助溫也〕。〔古者緇衣羔裘〕,〔黃衣狐裘〕。〔禽獸眾多〕,獨以(羔裘)〔狐羔〕何?取〔其〕輕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者、取〔其〕跪乳遜順也。故天子狐白,諸侯狐黃,大夫〔狐〕蒼,士羔裘,亦因別尊卑也。
所以必有紳帶〔者〕,示謹敬自約整〔也〕。繢繒為結於前,下垂三分,身半,紳居二焉。〔男子〕必有�Q帶者,示有〔金革之〕事也。
所以必有佩者,〔表德見所能也〕。〔故循道無窮則佩環〕,〔能本道德則佩琨〕,〔能決嫌疑則佩�i〕。〔是以見其所佩〕,〔即知其所能〕。《論語》曰:「去喪無所不佩。」天子佩白玉,諸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士佩�w��石。佩即象其事。若農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婦人佩其針鏤,〔亦佩玉也〕。何以知婦人亦佩玉?《詩》雲:「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第三十八卷五刑
聖人治天下,必有刑罰何?所以儉德助治,順天之度也。故懸爵賞者,示有〔所〕勸也。設刑罰者,明有所懼也。〔《傳》曰〕:「〔三王肉刑〕,〔應世以立〕。」〔五刑者〕、〔五常之鞭策〕。
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大辟、法水滅火〕,〔宮者、法土之壅水〕,〔臏者、法金之克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勝金也〕。〔五帝畫象者〕,〔其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赭其衣〕,〔犯髕者以墨�唐澉拼Χ�畫之〕,〔犯宮者履�小常�〔犯大辟者布衣無領〕。
科條三千者,應天地人情也。五刑之屬三千,大辟之屬二百,宮辟之屬三百,腓辟之屬五百,劓、墨、辟之屬各千,張布羅眾,非五刑不見。劓、墨何?其下刑者也。〔墨、墨其額也〕,〔劓、劓其鼻也〕,腓者、〔脫〕其臏〔也〕。宮者、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也。丈夫淫,割去其勢也。大辟者、謂死也。
刑不上大夫何?尊大夫。禮不下庶人,欲勉民使至於士。故禮為有知制,刑為無知設也。庶人雖有千金(衣弊)〔之幣〕,不得服。刑不上大夫者,據禮無大夫刑。或曰:撻笞之刑也。禮不及庶人者,謂酬酢之禮〔也〕。
〔周禮、三王始有獄〕,〔夏曰夏台〕,〔桀拘湯〕,〔殷曰�h里〕,〔周曰囹圄〕。
〔古者刑殘之人〕,〔公家不畜〕,〔大夫不養〕,〔士遇之路不與語〕,〔放諸磽��不毛之地〕,〔與禽獸為伍〕。
第三十九卷五經
孔子所以定五經者何?以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凌遲,禮義廢壞,強陵弱,眾暴寡,天子不敢誅,方伯不敢伐,閔道德之不行,故周流應聘,冀行其聖德。自衛反魯,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經以行其道。故孔子曰:「《書》曰:『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以為政』也。」孔子未定五經如何?周衰道失,綱散紀亂,五教廢壞,故五常之經咸失其所,象《易》失理,則陰陽萬物失其性而乖,設法謗之言,並作書三千篇,作《詩》三百篇,而歌謠怨誹也。
已作《春秋》,(后)〔復〕作《孝經》何?欲專制正。於《孝經》何?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經》者。夫製作禮樂,仁之本,聖人道德已備,弟子所以復記《論語》何?見夫子遭事異變,出之號令(失)〔足〕法。
文王所以演《易》何?(文)〔商〕王受(王)不率仁義之道,失為人法矣。己之調和陰陽尚微,故演《易》,使我得卒至於太平日月之光明,則如《易》矣。
伏羲作八卦何?伏羲始王天下,未有前聖法度,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象萬物之情也。
經所以有五何?經、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義,《禮》禮,《易》智,《詩》信也。人情有五性,懷五常,不能自成,是以聖人象(矣)〔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禮?〔經〕解》曰:「溫柔寬厚,《詩》教也。�仆ㄖ�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凈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春秋》何?常也,則黃帝已來。何以言之?《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理,萬民以察。」後世聖人者謂五(常)〔帝〕也。《傳》曰:「三王百世計神元書,五帝之〔世〕受錄圖(世),史記從政錄帝魁已來,除禮樂之書三千二百四十篇也。」
第四十卷嫁娶
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為情性之大〔者〕,莫若男女,男女之交,人(情)〔倫〕之始,莫若夫婦。《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淳,男女(稱)〔構〕精,萬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陰陽,故設嫁娶之禮者,重人倫,(庶)〔廣〕繼嗣也。《禮?保傅記》曰:「謹為子嫁娶,必擇世有仁義者。」禮男娶女嫁何?陰卑,不得自專,就陽而成之。故《傳》曰:「陽倡陰和,男行女隨。」
男不自專娶,女不自專嫁,必由父母,須媒妁何?遠恥防淫�u也。《詩》雲:「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曰:「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何〕?陽數奇,陰數偶。男長女幼者〔何〕?陽〔道〕舒,陰〔道〕促。男三十�喂羌崆浚�任為人父;女二十肌膚充盛,任為人母,合為五十,應大衍之數,生萬物也。故《禮?內則》曰:「男(五)〔三〕十壯有室,女二十壯而嫁。」七、歲之陽也,八、歲〔之〕陰也。七八十五,陰陽之數備,有相偶之志。故《禮記》曰:「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禮之稱字,陰繫於陽,所以專一之節也。陽尊,無所系。二十五系者,就陰節也。陽舒而陰促,三十數三終奇,陽節也;二十數再終偶,陰節也。陽小成於陰,大成於陽,故二十而冠,三十而娶。陰小成於陽,大成於陰,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也。一說:《春秋?穀梁傳》曰:「男二十五系〔心〕,女十五許嫁,感陰陽也。」陽數七,陰數八,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陽數奇,〔故〕三,三八二十四,加一為〔二十〕五,而繫心也。陰數偶,〔故〕再成十四,(四)加一為〔十〕五,故十五許嫁也。各加一者,明〔其〕專一繫心。所以繫心者何?防其淫佚也。
《禮》曰:女子十五許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e〔為〕贄。納徵曰玄�c,故不用�e。贄用�e者,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u越也。又婚禮贄不用死雉,故用�e也。納徵玄�c束帛離皮。玄三法天,�c二法地也。陽奇陰偶,明陽道之大也。離皮者,兩皮也。以為庭實,庭實、偶也。《禮昏經》曰:「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e,納徵〔用玄�c〕、束帛、離皮。」納徵辭曰:「吾子有(加)〔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離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徵。」上某者、(聲)〔�狻趁�也,〔下某者、�飧該�也〕,下次某者、使人名也。女之父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納采辭曰:「吾子有惠,貺(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采。」對曰:「某之子�糜蓿�又不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
天子下至士,必親迎授綏者何?以陽下陰也。欲得其歡心,示親之心也。夫親迎,〔御〕輪三周,下車曲顧者,防淫�u也。《詩》雲:「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禮昏經》曰:「賓升,北面,奠�e。再拜,拜手稽首降出,婦從房中也從降自西階,(揖)〔�狻秤�婦車,授綏。」
遣女於禰廟者,重先人之遺(支)體也,不敢自專,故告禰也。父母親(男)〔戒〕女何?親親之至也。父曰:「誡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女必有端繡衣若笄之,母施襟結��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父誡於阼階,母誡於西階,庶母及門內施�Q,(祭�)〔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Q。」(祭)去不辭,誡不(誥)〔諾〕者,蓋恥之重去也。
《禮》曰:「嫁女之家,不絕火三日,(相思)〔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感親年衰老代至也。《禮》曰:「婚禮不賀,人之序也。」
授綏,姆辭曰:「未教,(未乞)〔不足〕與為禮也。」始親迎,於辭曰:「吾子命某以茲初昏,使某將請承命。」主人曰:「某故敬具以酒。」父(命)醮子遣之迎,命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娶妻不先告廟(到)者,示不必安也。婚禮請期,不敢必也。婦(人)〔入〕三月然後祭行,舅姑既沒,亦婦入三月奠采於廟。三月一時,物有成者,人之善惡可得知也。然後可得事宗廟之禮。曾子曰:「女未廟見而死,歸葬於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
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詩》雲:「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周官》曰:「仲春之月,(合)〔令〕會男女,令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娶婦之時。」
夫有惡行,妻不得去者,地無去天之義也。夫雖有惡,不得去也。故《禮?郊特牲》曰:「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悖逆人倫,殺妻父母,廢絕綱〔紀〕,亂之大者〔也〕。義絕,乃得去也。
天子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國廣繼嗣也。適(也)〔九〕者何?法地有九州島,承天之施,無所不生也。〔一〕娶九女,亦足以成君〔之〕施也。九而無子,百亦無益也。《王度記》曰:「天子一娶九女。」《春秋?公羊傳》曰:「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謂〕之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女弟也。」或曰:天子娶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萬物必生也。必一娶何?防淫�u也。為其棄德嗜色,故一娶而已。人君無再娶之義也。備侄娣從者,為其必不相嫉�嘁病R蝗擻凶櫻�三人共之,若己生之。不娶兩娣何?傳異氣也。娶三國女何?廣異類也。恐一國血脈相似,俱無子也。侄娣年雖少,猶從適人者,明(人者明)人君無再娶之義也。還待年於父母之國,未任�E君子也。《詩》雲:「侄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公羊傳》曰:「叔姬歸於紀。」明待年也。二國來媵,誰為尊者?大國為尊。國等以德,德同以色。質家法天尊左,文家法地尊右。所以不聘妾何?人有子孫,欲尊之,義,義不可(永)〔求〕人以為賤也。《春秋傳》曰:「二國來媵。」可求人為士,不可求人為妾何?士即尊之漸,賢不止於士,妾雖賢,不得為適。
娶妻卜之何?卜女之德,知相宜否。《昏禮經》曰:「將加諸卜,敢問女為誰氏」也。
人君及宗子〔無〕父母,自定娶者,卑不主尊,賤不主貴,故自定之也。《昏禮經》曰:「親皆沒,己聘命之。」《詩》雲:「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大夫功成〔受〕封,得備八妾者,重國廣繼嗣也。不更聘大國者,不忘本適也。故《禮》曰:「納女於諸侯」,曰「備掃灑」。天子〔之太子〕,諸侯之世子,皆以諸侯禮娶,與君同,示無再娶之義也。
王者之娶,必先選於大國之女,禮儀備,所見多。《詩》雲:「大邦有子,�]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明王者必娶大國也。《春秋》曰:「紀侯來朝。」紀子以嫁女於天子,故增爵稱侯。至數十年之間,紀侯無他功,但以子為天王后,故爵稱侯。知雖小國者,必封以大國,明其尊所不臣也。王者娶及庶(人)〔邦〕者何?開天下之賢,示不遺善也。故《春秋》曰:「紀侯來朝。」(交)〔文〕加為侯,明封之也。先封之,明不與(聖人)〔庶邦〕交禮也。女行虧缺而去其國,如之何?以封為諸侯比例矣。
諸侯所以不得自(趣)〔娶〕國中何?諸侯不得專封,義不可臣其父母。《春秋傳》曰:「宋三代無大夫,惡其內娶也。」
不娶同姓者,重人倫,防淫�u,恥與禽獸同也。《論語》曰:「君娶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曲禮》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外屬小功已上,亦不得娶也。以《春秋傳》曰「譏娶母黨」也。
王者嫁女,必使同姓諸侯主之何?婚禮貴和,不可相�E,為傷君臣之義,亦欲使女不以天子〔之〕尊乘諸侯也。《春秋傳》曰:「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諸侯嫁女於大夫,使大夫同姓者主之。」〔必使同姓者〕,以其同宗共祖,可以主親也。故使攝父事。不使同姓卿主之何?尊加諸侯,為威厭不得舒也。不使同姓諸侯就京師主之何?諸侯親迎入京師,當朝天子,為禮不兼。《春秋傳》曰:「築(土)〔王〕姬觀於外。」明不往京師也。所以必更築觀者何?尊之也。不於路寢,路寢本所以行政處,非婦人之居也。小寢則嫌群公〔子〕之舍,則已卑矣。故必改築於城郭之內。《傳》曰:「築之、禮也,於外、非禮也。」
卿大夫〔一〕妻二妾者何?尊賢重繼嗣也。不備侄娣何?北面之臣賤,不足盡執人骨肉之親。《禮服經》曰「貴臣貴妾。」明有卑賤妾也。士一妻〔一妾〕何?下卿大夫。《禮?喪服小記》曰:「士妾有子,則為之緦。」
娉嫡(夫)〔未〕往而死,媵當往否乎?人君不再娶之義也。天命不可保,故一娶九女,以《春秋》伯姬卒,時娣季姬更嫁�,《春秋》譏之。適夫人死後,更立夫人者,不敢以卑賤承宗廟。自立其娣者,尊大國也。《春秋傳》曰:「叔姬歸於紀。」叔姬者、伯姬之娣也。伯姬卒,叔姬升於嫡,《經》不譏也。或曰:嫡死不復更立,明嫡無二,防篡煞也。祭宗廟,攝而已。以禮不聘為妾,明不升。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何如?孔子曰:『�饈谷耍ǖ酰�〔吊〕之。如�庵�父母死,女亦使人(吊)〔吊〕之。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尊)〔母〕。�庖言幔��庵�伯父叔父使人致命女氏曰:某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母)〔某〕致命。女氏許諾,不敢嫁,禮也。�餉饃ィ�女父使人請,�獠蝗⒍�后嫁之,禮也。女之父母死,�庖噯韁�。』」
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詩》雲:「言告師氏,言告言歸。」《(禮昏)〔昏禮〕經》曰:「(告)〔教〕於公宮三月。」婦人學一時,足以成矣。〔與君有緦麻之親者〕,〔教於公宮三月〕,與君無親者,各教於宗廟〔宗〕婦之室。國君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無子者而明於婦道又祿之,使教宗室五屬之女。大夫士皆有宗族,自於宗子之室學事人也。女必有傅姆何?尊之也。《春秋傳》曰:「傅至矣,姆未至。」
婦人學事舅姑,不學事(必父母)〔夫〕者,示婦與夫一體也。《禮?內則》曰:「妾事夫人,如事舅姑,尊嫡絕�嗉抵�原。」《禮服傳》曰:「妾事女君與事舅姑同」也。婦事夫,有四禮焉:雞初鳴,咸盥漱,櫛(縱)〔�u〕笄總而朝,君臣之道也。惻隱之恩,父子之道也。會計有無,兄弟之道也。閨閫之內,衽席之上,朋友之道也。聞見異辭,故設此也。
有五不娶。亂家之子不娶,逆家之子〔不娶〕,世有刑人、惡疾,喪婦長子,此不娶也。
出婦之義必送之,接以賓客之禮,君子絕愈於小人之交。《詩》雲:「薄送我畿。」
天子〔之〕妃謂之後何?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天下尊之。故謂之後〔也〕。明海內小人之君子也。天下尊之,故系王言之,〔曰王后也〕。《春秋傳》曰:「迎王後於紀。」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何?明當扶進(夫)〔八〕人,謂八妾也。國人尊之,故稱君夫人也。自稱小童者,謙也。言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論語》曰:「國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國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於〕他國稱之。謙之辭也。
妻〔妾〕者、何謂〔也〕?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義一也。妾者、接也,以時接見也。
嫁娶者、何謂也?嫁者、家也。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為嫁。娶者、取也。男女〔者、何〕謂〔也〕?男者、任也,任功業也。女者、如也,從如人也。在家從父母,既嫁從夫,夫沒從子也。《傳》曰:「婦人有三從之義也。」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婦者、服也,服於家事,事人者也。〔妃者、匹也〕,(配)〔妃〕疋者何?謂相與偶也。婚姻者、何謂也?〔婚者〕、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姻者〕、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詩》雲「不惟舊因」,謂夫也。又曰「燕爾新婚」,謂婦也。所以昏時行禮何?示陽下陰也。(婚)〔昏〕亦陰陽交時也。
男子六十閉房何?所以輔衰也,故重性命也。又曰:父子不同�啵�為亂長幼之序也。《禮?內則》曰:「妾雖老,未滿五十,必預五日之御。」滿五十不御,俱為助衰也。至七十大衰,食非肉不飽,寢非人不暖,故七十復開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