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禁忌完整版二
25、獨龍族(dúlóngzú)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
禁忌:獨龍族的禁忌主要有產婦不得在室內分娩,認為其“不潔”之氣,會沖犯室內的弓弩等狩獵用具,致使狩獵無獲。分娩時,忌男人照料,否則認為不潔之氣會導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雙目失明。
26、俄羅斯族(éluósīzú)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禁忌: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后,方可進屋,進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忌諱数字“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不得用左手拿勺。
27、哈尼族(hānízú)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佈在雲南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后,統一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還有火把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禁忌:走路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要從老人身後繞過。殺雞時,雞頭、雞肝等要敬奉給老人。當然,當家裡有客人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雞頭夾給客人。這時客人應以雙手接過雞頭,然後把它轉敬給在座的老人或年長者。
28、哈薩克族(hāsàkèzú)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兰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禁忌:主人割給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給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絕,要愉快的接受,否則主人會認為你瞧不起他;在哈薩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過两天;借用的馬在歸還時要卸下馬鞍,否則會認為是不禮貌的。
29、基諾族(jīnuòzú)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曆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曆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禁忌:祭鬼之供品,忌人觸摸,認為有鬼附其上;住室忌無男,大竹樓里必須有男性家長。若某家男性死光,須拆掉房子,令婦女回娘家或改嫁。
30、京族(jīngzú)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唱哈多在哈亭舉行,哈亭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物。
禁忌:孕婦不得入哈亭,民間供奉神祗的場所。懷孕個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內煎東西,否則嬰兒會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別人進門借火、借鹽腌魚,否則,家裡“水頭”(錢財)會給別人借走。
31、景頗族(jǐngpōzú)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在景頗族的傳說中是天上太陽召集地上萬物參加的一種大型歌舞盛會,並由犀牛傳播至人間,后成為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
禁忌:該族所信奉的鬼種類繁多,對鬼的忌諱亦極多。每戶都有特為鬼開闢的鬼門,忌外人通過;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許在“鬼樁”上拴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廟”(寨內一空屋,內掛牛頭)要下馬;寨邊祭“地物神”時,圍上的石頭忌人搬動和觸弄。到景頗人家做客,進門必須脫鞋,到曬台處,則在過道門前脫鞋。進屋后,忌在房內久站不坐,應按一定位置入座。
32、柯爾克孜族(kēěrkèzīzú)
“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曆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禁忌: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裡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33、拉祜族(lāhùzú)
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蘆盛水洗手,洗去過去一年的貧困,迎來新一年的五穀豐登。
禁忌:主人殺雞待客,客人不能主動拿雞頭吃,如主人拿給客人吃時,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辭或轉讓給別人。禁止打狗殺狗。
34、黎族(lízú)
黎族自稱“孝”、“歧”、“美孚”等。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曆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禁忌:忌頭朝門口睡覺,因屍體才頭朝門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悅,認為可能有禍事臨頭號。
35、珞巴族(luòbāzú)
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
禁忌: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
36、滿族(mǎnzú)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禁忌:禮儀忌諱滿族尊老敬上,居家對父母三天請一小安,五天請一大安。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於崇鴉、鵲、狗的習俗。不準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37、毛南族(máonánzú)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龍節。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禁忌:毛南族信萬物有靈,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響,但在人們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靈及萬物有靈甚於宗教。
38、仫佬族(mùlǎozú)
“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禁忌:仫佬族的民間禁忌並不多,重要的是年節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床、忌掃地、忌吃青菜、忌吃葷、忌洗衣物。
39、普米族(pǔmǐzú)
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禁忌: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馬肉、貓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掃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豬。晚上不能掃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髮、洗頭、梳頭。不能將鞋放在床頭了,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杆,旗色為白色或紅色,桿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裡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
40、羌族(qiāngzú)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禁忌: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41、撒拉族(sālāzú)
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禁忌: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須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飲時避免提及豬肉等詞彙。
42、畲族(shēzú)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禁忌:男子十八歲不結婚;如正月初一忌挑糞,忌抬轎,吹喇叭;忌當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43、水族(shuǐzú)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水族的節日中最隆重的是端節(借端)和卯節(過卯),端節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端節水語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最初的端節在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進行。
禁忌:水族人長輩稱呼晚輩時,習慣用“小妹”來稱呼,子女不管男女,都稱為“小妹”。和水族人交往不能說“泥巴腦殼”四個字,因為這四個字水語的意思是“草包、膿包”,帶有侮辱性。
44、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禁忌: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對用腳踩食鹽和食品的人,被認為是罪人。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群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着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消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45、塔塔爾族(tǎtǎěrzú)
塔塔爾族信仰伊斯兰教。塔塔爾族節慶、禮儀食俗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
禁忌:塔塔爾族最忌諱豬,不吃豬肉。禁食驢、狗、騾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內)。
46、土家族(tǔjiāzú)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
禁忌: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場中打3、4以外數目的雞蛋。俗信,1個(雞蛋)為獨吞,2個為罵人,5個銷五穀,6個是賞祿,7、8、9個則應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語,故習於打3個或4個荷包蛋待賓客。
47、仡佬族(gēlǎozú)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無定論。也只有少數老人通仡佬語。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禁忌:清晨忌說鬼道種,晚間忌家中噓聲;正月初一忌掃地、向屋外傾水,忌捉虱,忌打罵孩子,忌見戳種;驚蟄日忌犁牛;春分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動土,不耕鋤;七月十五忌兒童夜出;除夕、春節忌推磨春難;吃年夜飯忌頭碗飯泡湯……解放后,迷信禁忌漸次消失,邊遠鄉村,尚有殘存。屬於禮貌性的,仍多沿襲。
48、土族(tǔzú)
“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
禁忌:到土族人家做客,進門前必須先呼喊招呼,否則,被視為無禮;進屋後上炕必須脫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敬;忌諱同未婚姑娘開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49、佤族(wǎzú)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禁忌: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杆,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在佤族人家裡數鈔票被認為不吉利的,將要有災禍。
50、維吾爾族(wéiwúěrzú)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的節日大都來源於伊斯兰教,是用回曆來計算的。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源於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曆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禁忌:不吃未念經宰殺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不吃豬肉。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吃饢時不可將饢的背面朝上。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51、烏孜別克族(wūzībiékèzú)
烏孜別克族信仰伊斯兰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禁忌:不食豬、驢、騾、狗肉。
52、錫伯族(xībózú)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禁忌: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不許坐、踩或跨過衣帽、被、枕;穿過的褲子、鞋襪不能放高處;不許坐、踩鍋灶,也不許坐或站立在門檻上;不能在屋內吹口哨;若大門口掛有紅布條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不得入內。
53、瑤族(yáozú)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禁忌: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54、裕固族(yùgùzú)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髮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髮,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禁忌: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於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說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55、彝族(yízú)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禁忌:飲食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忌諱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會為此報復。
56、漢族(hànzú)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禁忌:農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門檻、掃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動用刀斧鋤、動土和打罵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