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清明節五大民間習俗,有一些已經變成歷史了

風俗民俗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那就讓我們看看都可以做些什麼。


640.webp (19).jpg


  一、祭祖掃墓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與此觀念相適應的有關祭祀活動曾多得不勝枚舉。隨着歷史的推移,這類活動現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時節的掃墓,傳承至今依舊不衰,因而被專家視為生命力量最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中國民俗文化知識


  二、踏青

  踏青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舊時曾以清明節為踏青節,不過,踏青節的日期因時因地而異,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後來則以清明出遊踏青居多。

  三、插柳

  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了。

  四、放風箏

  放風箏是民間傳統遊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第一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後來只有皇宮裡才有紙鳶。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竹笛,紙鳶飛上天以後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響,好像箏的彈奏聲,於是人們把‘紙鳶’改稱‘風箏’。

  五、盪鞦韆

  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併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並非只有五大,還有蹴鞠、鬥雞、蠶花會、拔河、植樹等等,能做的就去做吧,不要都變成曾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