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傳統文化
關於中秋的那些的傳說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崙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一天,后羿到昆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粒仙丹。二人分食,可以長生不老,一人食用則可成仙,后羿本想二人分食,哪想嫦娥偷食整丸,於是飄忽成仙,直飛上月亮里的廣寒宮。哪想仙境沒有人間逍遙,嫦娥只能守着寂寞日日夜夜思念后羿,於是有商隱慨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十大傳統文化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各地中秋習俗有什麼不同
北京
兔兒爺傳統習俗。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兒爺,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對月祭祀招運氣。古人素有將圓月視為美滿、團圓的象徵,因此八月十五敬月習俗源遠流長。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十五賞月。北京人喜歡一邊看電視裏面的中秋節目,一邊賞月,有像過年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這種習俗同樣起源於周朝,不過當時是上街遊玩,看戲比較多。
上海
祭月。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着搗葯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