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河南地市過年習俗,你了解多少?

中國有趣的民俗

    聽老人講,在鄭州及周邊一帶,春節習俗里有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說。據說,早些年在鄭州周邊的農村,這一習俗顯得尤為重要。過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是因為新年期間有很多忌諱,比如期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不吵架不罵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圖吉利。


河南地市過年習俗,你了解多少?


    另外一個說法,說是為了“補窟窿”。以前的老百姓不富裕,過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債,老百姓管這些債叫“窟窿”。新的一年,吃些麵皮就是為了補這些“窟窿”,這反映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期盼的一種表達方式。

    開封春節習俗:展示舞獅等民間藝術

    開封民間稱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陰曆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開封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特色濃郁。春節期間,各類民俗表演隊會聚一堂,有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中國有趣的民俗


    洛陽春節習俗:歡天喜地串親戚

    正月初一至初五,洛陽人跑得最歡!管他是“懶漢”也好,勤快人也罷,無不面帶微笑,手捧禮品,歡天喜地串親戚。

    初一串的,一般是同族親戚。初二到初五,串親戚的對象就複雜了,凡是沾親帶故的,都得走到串到,拜個年,問個好,喜把春來報。

    安陽春節習俗:初一中午吃燴菜

    對於安陽人來說,大年初一早上一般吃餃子;到了初一的中午,安陽的老百姓大多會做上一鍋特有的“安陽燴菜”。

    安陽地區初一中午吃燴菜的習俗由來已久。以前的時候,普通百姓做的燴菜一般用豆芽、白菜、土豆、紅薯等墊上底,然後用大塊的皮渣封頂,最後用大肉蓋上一個尖。而生活稍微富裕的人們則會在燴菜中加入酥肉等肉類,這也被稱作“上燴菜”。

    鶴壁春節習俗:不得不提的浚縣正月廟會

    說起河南地區的廟會活動,就一定不能不提浚縣廟會了。浚縣廟會有“華北第一大古廟會”之稱。浚縣一年一度的“正月廟會”聞名遐邇,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態文化的縮影。

    浚縣正月古廟會會期從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長達一個月,會期長,規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晉冀魯鄂皖周邊20個省市以及海內外的數百萬香客遊人。

    新鄉春節習俗:小年吃芝麻糖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灶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新鄉老百姓家家戶戶會在灶王爺前敬獻芝麻糖,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

    濮陽春節習俗:磕頭有學問

    磕頭,是豫北鄉村過春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濮陽磕頭是講究順序的,磕罷祖先磕長輩。給自家的爺爺奶奶磕頭、給父母磕頭,接着再到近門和鄰居家磕。

    漯河春節習俗:初十祭石頭生辰

    在大年初十這天,要祭石頭生辰,禁止搬動任何的石頭,包括石磨,石材廠以及用石頭做的中藥磨床。因此,這天也被叫做“石不動”。

    三門峽春節習俗:靈寶“罵社火”

    三門峽靈寶市最獨特的年俗當屬“罵社火”,現在已被批准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罵社火”由來已久,相傳堯舜時期就有了,如今,罵的內容豐富多樣,已成反映民意、教育公眾、扶正社會風氣的利器。

    商丘春節習俗:崇火習俗仍存

    燧人氏在商丘鑽木取火,開啟中華文明。燧皇陵、火神台(閼伯台)、火神節廟會及火文化的習俗,成為商丘龐大火文化的組成部分。

    周口春節習俗:拜太昊陵

    遇到過年,太昊陵前可謂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着對祖先的無限敬仰。這種祭祀從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一直持續到農曆二月二,並形成一年一度的太昊陵人祖廟會。

    駐馬店春節習俗:“破五”習俗

    駐馬店地區,春節期間禁忌頗多,正月初五破禁,俗稱“破五”。即正月初一至初五期間,忌抖床、掃地、動土、倒垃圾、潑污水、赴井擔水、用剪刀。初五過後,一些年規可以破除,百業漸次轉入正常活動。

    南陽春節習俗:“送燈”習俗

    送燈這個習俗可謂久遠,如今堅持的人已經不多了。三十傍晚,鄉村各家各戶要將用紙紮成的燈籠,接上立柱,送於墳上,長夜照明,以讓先祖隨人“過年”。此燈於初一早上收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