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文化有哪些
清順治年間,八旗兵在京口紮營,把滿族的風俗習慣也帶到鎮江,使鎮江這個多民族混居的地方習俗更加豐富。京口旗營的婚喪習俗是很有講究的,與當地漢人有明顯差異。他們的議婚方式不同漢人,沒有請口契、八字貼等習慣,也不合婚,稱作“天婚”,又作“闖婚做親”。在請媒人前,要先請女家熟悉的人先去詢問女方父母的主意。同意,才能請媒人說合,否則不提此事。對滿人來說,請媒人是件慎重的事,要選有夫之婦中的“雙全人”擔當。媒人將受到上賓的待遇,男女雙方的主婚婦均需向媒人行端鍾禮。這種禮節的格式是左手捧着盛酒的杯子,右手放在耳旁,俗稱“達子頭”,如同關外時婦人叩首樣。當然,媒人也很辛苦,要想婚事成功,至少要上門三次,女方才可以許婚。
滿人婚姻中下聘禮很簡單,不象漢人花樣多,不過首飾四樣,而且可金、可錫、可鍍金,全看男家的力量大小,不勉強。行聘時,需遍請旗營中的親友。男方中午辦酒,女方晚間辦酒,吃酒的親友不送禮物。直到清末時,受漢俗的染化,才偶有少數親友送糕作賀的現象。
婚事定下來后,滿人也要選擇嫁娶的吉日,即看年庚,又稱看書。看書的權利在女家,女家許看書才能進行。看書的日子選定后,雙方親屬要一起到茶館飲茶,由男家會帳,然後同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根據親屬年庚八字推定吉日,告之雙方后,男家要購紅面綠里有套的大和合簡二份,送給算命先生,由算命先生寫成年庚貼交給男家。男家自留一份,送一份給女家,這種年庚貼就是滿人的“婚書”。
滿族迎親前有送奩和謝奩的習俗。滿族奩有櫥櫃,有錢的送四到六不等,無錢的也需備二櫃。女家送奩具到男家,要有親屬男丁四人衣冠整齊護送,直至將櫃銨鑰匙交給男家翁姑。迎親前,新郎要到女家謝奩,俗稱“謝櫃箱”。
迎親的那天,新郎要自乘花轎往女家迎親。花轎到女家門外時,女家親屬關門索喜封錢。男家請一位精通滿語的人叫門,女家也請一位通滿語的人應答,稱為“拿門”。喜封錢把足后,女方才開門。在新郎的迎親轎前,男家要選親屬四人打扮整齊在前引導。門開時,要這四人先進,女家捧茶敬上,四人飲完后出門在一便轎前等候新郎。新郎坐花轎進門后,花轎要直對新娘卧屋門。進新娘的卧屋也不能走泥地,而要從地上鋪的布氈過。卧屋內由男方所請娶親太太和女方所請送親太太為新娘打扮。打扮好后,娶親太太將女家準備的紅筷子一把灑在床上,意為“快生子”。然後,新郎吃子孫餃,餃內有順治錢一枚,新郎要帶走。
娶親太太灑筷子后,即扶新娘入花轎。由新郎親自搭轎門扣才能出發。新郎搭好轎門后要乘事先準備的便轎,又稱“狀元轎”先回。新娘花轎出時要放爆竹,娶親、送親二太太也同時乘大轎隨花轎一起到洞房,伺候新娘。花轎到男家,也要放爆竹。接着由花轎前引導的女家送親男丁向男方主婚人請安道喜。新娘花轎入門時,男家主婚人要備香燭炭火向花轎行一跪三叩禮。行禮后直立,向炭火奠酒,稱之“迎喜神”。花轎入中堂要轉三圈,將轎門對新房門,由娶親、送親太大扶新娘下轎,從地上鋪着的紅氈上走進新房。新娘上床與新郎對坐,同吃富貴面。吃面后,新郎、新娘出房,同拜天地君親師,行三跪九叩禮。接着請主婚長者上坐受禮。長者一般要說四句吉利的話,再用手上的衡木將新娘的搭頭布挑去。隨後,新郎、新娘還要遍拜大小親戚好友;均行一跪三叩禮,此時,才可退歸洞房。
滿族沒有第二天回門的習慣,但有請“女家看開臉”的禮節。迎娶第二天的早晨,由女家事先請好的開臉、送茶二太太就坐轎,帶領着挑“開臉”茶食的女擁上門。“開臉”太太入新房,送茶太太則向男家主婚婦敬獻糖茶,然後入新房。主婚婦也陪同進房。“開臉”太太請主婚婦示意開何種臉面,主婚婦要謙讓,需問親家母;這時,新郎要便服趕往女家,請示女方父母,名曰:“請看開臉”。女母一般說“聽姑之便”,或答以“從時尚式樣”,新郎告辭回家,轉告女母意思後方可開臉。
滿族回門的習俗,與漢族不同。漢族是新婚夫妻一起回門,滿人卻不一樣,迎娶的第二天,名曰“下地”,女家要送“開臉”茶,所有女家的親友女眷均要往男家酬應,名曰“吃下地酒”。第三日,才是回門日。這一天;女家要請一位女親帶一個女僕,持燈帶轎在四更時接女回女家。婿則上午同媒人一起坐轎去女家;女家中堂也設有香案,婿先朝拜女家祖先,行三跪九叩禮;再拜女的父母,行一跪三叩禮;再遍拜女家各長親,然後坐席吃酒。吃過酒後婿先回,女仍由女親送回。到第四天,名曰“雙回門”。仍然女由女親帶一女僕接回家;婿后往。不同的是,女不須濃妝艷抹;婿至也只要隨茶便飯就可以了。
京口旗營滿人的喪葬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前,奉行火化制,喪葬的費用很少。遇有喪事,都用事益局出售的燒材,當日死、當日殮、當日即抬往北門燒人台火化。當時,事益局是旗紅的稱“紅壽桃”。燒費僅二百文。一般在火化后三日檢收余骨裝入紅布袋,用罈子裝好,寄放在寄骨罈,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后,滿人的火化習俗漸漸被漢俗同化,改為土葬,開銷也日益增多。
滿人遇父母妻喪,均需要一層一級地上報頭領,直到都統,然後由都統批發照例借領濟兵銀兩,開始辦理喪事,成服成禮。死者的隨身衣服用長衫,內不用短衫,多用白色,不用紅色。男女穿衣都須三腰五領。只有外套袍褂要視死者的等級和貧富而定。滿人棺殮之前,有迎棺入門的儀式,放棺也頭朝外。大殮小殮都有拾棺人進行。棺材釘用三顆。男的在棺材左邊釘二顆,右邊釘一顆,女的相反。一顆的棺釘是主釘,釘頭不全入木,上余釘頭如扁桃式,露立棺蓋之上。送葬時,至親好友都送到墳地。親友有設路祭的。陪送殯到墓地的人喪家須送關東菜一碗。
滿人上衙門報喪后,歸家要剃頭換衣。父母喪、祖父母、曾祖父母喪都需一百天不剃髮;期服百日後銷假,辦差上操要戴紅緯帽,穿布靴。喪者未殮時,弔唁的人前往弔唁被稱為“道惱”,入門後站在靈床側,向孝子握手致唁。其餘如敬七,百日“謝孝”等皆同漢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