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節是農曆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那麼傳統的元宵節有哪些習俗?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一、傳統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哪些我們不能做的?
1、元宵節當天不要殺生,這是一個見血的不詳惡兆,所出現的問題則是破財及病災。
2、元宵節不當天避免髒話、據說這樣去做,今年會禍從口出、不經意說錯話而帶來大的禍事。
3、元宵節當天不要借給別人錢,據說這樣做的話、會把你的運氣借走。
4、元宵節當天不能剪髮,洗頭,因為“發”如同發財的發,而在此日洗髮、會將財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積蓄。
5、元宵節當天:米缸也不要見底,因為舊有斷炊堪虞之說。
6、注意衣服不要弄破、據說傳言會一年霉運纏身。
二、元宵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1、吃元宵
元宵節當天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習俗。元宵又稱湯圓,“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過元宵節即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每當正月十五,各地民眾紛紛製作元宵,以慶賀佳節。
2、放煙花
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繡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最愛觀賞的節目之一。
3、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4、社火
社火是我國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小編的家鄉在北方,每年正月十五,各個村子都有社火表演,寓意來年村民日子紅紅火火。
5、舞獅子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聽說在南方盛行。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6、賞花燈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在正月十五這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非常熱鬧。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這也是人們用來消災祈健康的一種活動。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在元宵節之夜,很多婦女就會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就樣就能祛病延年。元宵節這天單身的朋友利於多走動,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運勢。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今年的正月十五和往年有點區別,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襲,打破了以往正月十五的熱鬧,各大電視台也取消了元宵晚會,此刻我們全國上下統一,竭盡全力戰勝這場病毒,小編在此建議大家,不要外出,就在家裡和家人在一起,做做美食。明年我們定會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和正月十五。
你們家鄉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呢?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7個傳統習俗和6個禁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