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傳統文化
祁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淳厚質樸、憂深思遠的人性,世代綿延,古道長存的民風,積澱了祁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從漢代流傳至今的傳統春節、元宵節民俗節日使祁縣成為晉中乃至山西人活動的集散地。祁縣傳統的春節文化一般從臘月廿三開始到正月廿五結束,分為小年(年前)文化、大年文化、上元(元宵節)文化和添倉文化四部分,融農耕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為一體,蘊含着濃厚的晉商文化特色。節日氣氛濃厚,活動豐富多彩,對聯、剪紙、社火表演、節日服飾、燈展、習俗、民間舞蹈、地方小戲等,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價值。
祁縣元宵節最具特色的“彩棚”,從清朝乾隆年間就開始流行,城內的商家大戶每年元宵節都會搭起彩棚,供农民遊覽。由於晉商實力強,彩棚的規模相當宏大。因此,山西民間一直流傳着“祁縣的棚,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愛煞人”的說法。在祁縣的社火中,還有不少集技巧、武術於一體的社火表演,比如二鬼摔跤、張瓮背張婆、竹馬、牛斗虎、刀舞、棍舞、打花棍等。這是因為晉商的發展帶動了當地保鏢業的興盛,武術也得到迅速推廣,社火中也就有了大量的武術元素。近年來,祁縣傾力保護傳統地域民間社火文化,突出民間社火原汁原味不變色,抬棍、背棍、撬棍、龍燈、旱船、竹馬、高蹺、大頭娃、八音會、火流星、街頭秧歌、二鬼摔跤等百餘種民間社火在祁縣長盛不衰。
祁縣民間傳統春節風俗文化於2009年6月獲得山西省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保護示範地稱號。祁縣能成為傳統脈絡最完整、保留最原始、地方民俗十分濃厚的傳統活動地,與當地古老的昭餘文化、悠久的黃河歷史文化、繁榮的晉商文化有着緊密的連繫。
祁縣春節風俗目錄
(序)臘月節日
臘月初一――不吃炒,一個起來一個倒
臘月初八――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打春(立春)――吃蘿蔔、姜、蔥、麵餅,咬春
(一)小年與年前風俗
廿三:祭灶節(小年,打發灶王爺上天)
廿四:春聯(割下對聯寫下字)
廿五:大掃除(揩抹打掃尋笤帚)
廿六:割羊肉(割上疙瘩肥羊肉)
廿七:洗腳(關住門門洗了腳)
廿八:胡拾掇(二十八胡拾掇)
廿九:打酒(提上壇壇打下酒)
三十:除夕(餃子捏上三笸籮)
(二)大年風俗
初一:大年下的頭馬虎不得
初二:河東祭祖西新人忙
回娘家: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
廟會:過大年逛晉商廟會
走親:新婚夫婦親屬拜年
破五:破五送窮破禁不出門
出門:探親訪友不在家
七眼:不出門謂之七眼
祭星節:字號開市祭星神
破九:大年裁縫五九破
石頭節:老鼠娶親石不動
(三)上元(元宵節)風俗
社火節――原汁原味百年晉商狂歡節
街頭社火表演――祁縣的背棍愛煞人
賞燈節、燈謎會――祁縣的棚太谷的燈
焰火晚會――火樹銀花不夜天
九曲黃河陣――十里八鄉萬人偷燈祈福
武術大賽――心意拳中國武術之鄉
晉劇公演――城鄉票友匯演鬧元宵
祁太秧歌匯演――祁縣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
威風鑼敲――晉商山西的鑼鼓文化
書法繪畫展――“買賣人字”歷來注重書法
攝影作品展――幸福來到咱農家
體育迎春――迎新春歡競賽鬧元宵
(四)添倉風俗
正月二十:小添倉――小添倉,吃倉口袋
正月廿五:老添倉――二十五吃肉火燒
(附)春天節日
中和節――祁縣晉中山西各地二月二文化筆記
二月三――“強盜攀”祁縣民間文化獨特習俗
三月三――祁縣現在已經流逝的節日上巳節
驚蟄節――源於祁縣晉商獨特的文化習俗
寒食節――起源於山西晉中流傳全國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詩人故里清明習俗文化筆記
祁縣春節、元宵節傳統文化和民俗傳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