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甘肅隴東的元宵節――民間社火習俗

甘肅隴東元宵節

  我的家鄉在甘肅的最東部,聖潔玉樹,紅色慶陽。這裡有“隴東糧倉”的美稱,這裡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裡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中醫寶典《黃帝內經》的作者中醫的鼻祖岐伯在這裏出生。在這片歷史久遠的土地上,孕育着濃厚的隴上文化,形成了特色的民風民俗,今天我就帶大家去看看我們的元宵節。

  自從記事開始,就一直對元宵節記憶深厚。作者家在農村,小時候少有上街的機會,而元宵節就是機會之一。換上新衣新鞋,帶着壓歲錢,神神氣氣的和小夥伴坐着三輪車翻山越嶺的上街。具體都做些什麼呢?

  留在記憶當中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爽口的冰激凌,全年也只有元宵節可以奢侈一回,那入口的爽滑感至今難忘,也曾嘗試着繼續尋找原來的味道,但是從哈根達斯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再也吃不齣兒時的味道;除此之外呢,第二件事就是“社火”(也是今天我要講的主題),耍龍舞獅、踩高蹺、柳木腿、扭秧歌等等,看着一個個稀奇古怪的打扮、兩米高怪人、各種秦腔人物的造型,好不快活!美食的口味難尋,但是家鄉的風俗沒變,社火依舊上演。雖然各種娛樂項目供大家選擇,但是看社火、湊熱鬧這種深埋在隴東人骨子裏面的文化繼承仍在延續。

  北方的“社火”又稱“射虎”,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意識形式,它是隨着古老的祭祀活動而形成的。《風俗通義》描述“擊器而歌,拊掌而舞,祈於天地,一期吉也”。在《禮記・祭法》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關於社火的記錄也很多,梁中元《隴東採風・社火》記載,隴東民間社火和全國各地社火一樣,從內容形式上有共同的特點,但是又別具地方趣味。

  每隊社火都有一個“春官”,他相當於樂隊的指揮一樣。社火隊的項目很多,就像作者前文提到:

  高蹺,又稱高拐子。用3尺到4尺的長方形木材製成的柱體木腿,並在上半部分1尺左右的地方安裝長條橫柱(以腳寬為宜)供演員腳踩,它的整體和演員的腿腳綁在一起。一般這個項目都飾演歷史人物,搭配劇情和音樂產生看點。常見劇情有《斷橋》、《盜仙草》《三英戰呂布》《挑黃袍》《八仙過海》《唐僧取經》等戲劇。在演出的時候,鑼鼓音樂配合下,演員採用簡單的手勢動作,用秦腔唱腔進行對唱,節奏歡快,氣氛濃烈。
甘肅隴東的元宵節――民間社火習俗
  高蹺

  踩高蹺

  舞龍舞獅。說起舞獅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廣東,畢竟《黃飛鴻》裏面的舞獅鏡頭令人神往。而實際上,慶陽社火同樣有舞龍舞獅表演。一般都是鄉親們在隊部的組織下,進行排練。相對動作簡單,但是場面磅礴大氣,令人熱血沸騰。

  舞龍

  西北秧歌。扭秧歌也是其中之一,作者曾經在自己高中校慶的時候參加過秧歌隊,在音樂的帶動下,隨着全身的甩動,體現的是豐收的那種喜悅。

  秧歌

  戲劇表演。秦腔戲劇也是社火隊表演的一部分。站在山頂,一聲驚呼,千溝萬壑間如驚雷般回應,這是西北人的豪氣。今年在西峰區社火隊表演了《天官賜福》《保皇嫂》《三英戰呂布》的傳統故事,場面熱烈,群眾掌聲雷動。

  最能感受到地方民俗色彩的人往往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喝隴東的水,吃隴東的糧食,生於斯,長於斯。元宵節的社火也只是隴東人慶賀元宵的表現之一,嘆自己文筆粗淺,不能在此一一列舉。

  最後,我以隴東人的身份,誠邀全國各地的朋友去隴東做客,品鑒隴東美食,欣賞隴東民俗,感受隴東人民的熱情!
甘肅隴東的元宵節――民間社火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