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春節風俗百里異習,千里殊俗,具有地域特色的過年習俗

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2021新年快樂


HAPPY “牛” YEAR

歡歡喜喜迎新年,

萬事如意平安年,

揚眉吐氣順心年,

事業輝煌成功年,

招財進寶發財年,

合家歡樂幸福年,

送給你一年的豐碩與芬芳!
祝你牛年快樂!萬事如意!
新年習俗

過年一直都是我們最喜聞樂見的節日,深受各個年齡段人的喜愛。但是由於我國是人口眾多,地域較廣的國家。這就導致各地方的人們的過年習俗也會有所不同。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習俗你知道嗎?整理資料找了幾個比較有特色習俗來分享一下
華北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趕廟會是北京地區的一大習俗,除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龍潭湖廟,五顯財神廟,東嶽廟,白雲觀島也是非常有名的廟會。富有過年的特色。

天津,河北,熬“臘八粥”、泡“臘八醋”,“從一進臘月就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壘旺火又叫燒旺火、攏旺火,是內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方的漢族傳統春節習俗,希望一年的日子如旺火一般,紅紅火火,蒸蒸日上,祈盼人丁旺、家畜旺、收成旺。
春節風俗百里異習,千里殊俗,具有地域特色的過年習俗
華東
(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東)

上海人過年,既吃不餃子也不蒸饅頭!上海人吃�`糕。�`糕也叫蒸糕,雖然現在都是買蒸糕,但是蒸糕卻是不能少的。

南京的夫子廟燈會,高淳的跳五猖,大馬燈,梵剎聽鍾都是江蘇獨特的過年的習俗。除此之外,蘇州人除夕會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

山東以“齊魯之邦”著稱天下,餃子是山東人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有的家庭在包餃子時,還會把幾枚硬幣包進去,誰先吃到就意味着來年好運。

東北
(遼寧,吉林,黑龍江)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從大年三十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大紅燈籠,在大年三十點上一宿,意味着長壽延年。

一到臘月,婆姨們就開始忙起來了。壓糕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有的地方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秧歌拜年是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裏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港澳台
(香港、澳門、台灣)
香港過年吃什麼?在“吃”的方面,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當屬“盆菜”。在盆狀食器內加入魷魚、冬菇、花膠、大蝦、髮菜、紅燒豬肉等豐富食材一起燉煮而成,象徵合家團圓、滿堂吉慶的寓意。

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台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西南
(重慶、四川、貴州、
雲南、西藏)
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區春節會吃菜�@、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寓意“生活甜美,源遠流長”。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準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
忌動刀,“過年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過春節的時候,忌諱動刀子和剪子,刀、剪都太過鋒利,容易傷着人因而流血。這年節喜慶時分,很多人認為流血見紅十分的晦氣,因而有了這樣的說法。
再有一個流傳甚廣的俗語,“正月剃頭死舅舅”,也讓人十分的忌諱。因為許多老年人都會在過年前,提前讓家裡人剪指甲,剃頭髮,免得拖到正月里去。
中南
(河南、湖北、湖南、
廣東、廣西、海南)
罵灶火,這是河南三門峽的民間傳統奇俗,其中以靈寶市陽平鎮的罵社火最為典型,因為太有個性,在2007年還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罵社火的活動包括了對罵和社火表演,時間從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場面熱鬧非凡。
這項習俗中的"罵"很有意思,它包含了對自身的激勵和對新年新氣象的期待。罵戰一般以村為單位,大家挑選好嘴皮子厲害的村民組成罵陣,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到別家村子去挑罵,隔天對方再派罵陣bai罵,規矩是罵虛不罵實。期間助興的社火表演也很精彩。

跨完年就開始拜年了,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無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曆以 24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23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23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台、几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完成。

開門炮是湖南的春節習俗中最熱鬧的,是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各地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在湖南的春節習俗中,株洲人在春節拜祖的時候最有講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間擺一條長椅,然後點起紅燭,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就開始燒“金紙”(一種貼着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

最後希望大家新年到了,煩惱要忘掉,開心最重要;新年到了,憂愁排解掉,快樂是必要;新年到了,冷漠要拋掉,聯繫常常要;新的一年,祝你:新年快樂,健康幸福。
春節風俗百里異習,千里殊俗,具有地域特色的過年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