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中國傳統習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輩!

中國民俗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祭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如同其他神祗一樣,對自己的子孫有施福降禍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禮祖先,求其施福避禍,並供奉祭獻,這就是祭祖的由來。

  祭祖來源

  祭祖,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據《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祖的本意是祖先神靈所依附的神主,在原始社會時期,是以像存在,到了商代就用木牌代替。商朝明“示”表祖先,周代叫“主”。

  秦漢時期,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雖然國人承襲了祭祖的傳統,有着多重的心理作用,但最為重要的便是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秦漢時期,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古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的時候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有着很高的意義。
中國傳統習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輩!
  1、善盡孝道

  祭祖主要是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是要後代子孫對於死去長輩盡孝,孝順的表達除了在生前的奉養,還包括死後的祭祀。

  2、增強聯繫,保持家庭身份

  祭祖,是可以使家庭、家族保持完整和永久的意思,祭祖會間接促使後代子孫對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認同感和向心力。達到維護宗族,讓族人更加團結互助,安家固邦。

  我國傳統節日里,有四大祭祖的節日,分別是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漢族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祖先,祈求保佑。

  

  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遺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家庭成員按照輩分大小,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一些家族在除夕這天,還先到自家的墳塋墳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讓各位祖先享用。

  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祭祖的方式是墓祭,是人們敦親睦族,行孝報德的表現,在這一天,人們帶領家人去墓地掃墓,以示不忘先人,併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

  

  不僅僅是掃墓,人們還會查看先人的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並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

  重陽節祭祖

  重陽節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國一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九為數之極,重陽節祭祖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至今仍然保留這一習俗。在親人墳墓前,人們除草、填土、在墳沿修排水溝,防止雨水沖入墳中。在將供品陳於墳前祭祀,祭拜時點燃香燭,祭拜完后燒紙錢,或把紙錢壓在墳頭。

  

  在嶺南一帶,還有着“三月為小清明,九月為大清明”之說。在這一天人們不僅祭祖,還會到媽祖廟、天後祖祠、宮廟等地進行祭祀。

  中元節祭祖

  傳說,在中元節這天,地府會放出陰靈,讓他們回家和家人團圓,所以中元節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在這一天,民間把先人的牌位一個個請出來,恭恭敬敬放到專門做祭拜的供桌上,焚香祭拜,有的還會把今年新收成的農作物供上,讓祖先嘗嘗。祈求祖先保佑。

  

  祭祖的意義在於教人返本報始,知恩圖報,《論語》中:“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品德,我們需要傳承。

  錦秋文譜,專註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
中國傳統習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