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區的風俗文化
婚禮流程:1.新郎先登台,台上和伴郎一起高喊:“新婦子出來”(司儀註解“新婦子”的意思並說明:新郎你這樣喊可喊不出新娘來哦”)
2.新郎念催妝詩:“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台近鏡台。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里一枝開。”(司儀註解,讚揚新娘子像水中芙蓉一樣的美麗。)
3.新人走上紅地毯后,金童玉女在身後撒五穀雜糧。(司儀註解撒五穀的意思,一切準備就緒,良辰吉時就到了)
跨火盆:玉鳳抬足邁火盆,凶神惡煞兩邊躲。喜從天降落福窩,好日子紅紅火火!新人跨火盆兒嘍――)
跨馬鞍:一塊兒檀香木,雕成玉馬鞍,新人邁過去,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馬鞍嘍――)
跨米袋:有吃又有穿,一代勝一代。新人跨米袋嘍――)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新人上台轉過身
有請新郎官在自己新婚慶典的舞台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賜良緣
一箭射天,地配一雙
三箭射洞房(笑)三箭定乾坤,新郎接新娘入
4、“卻扇之禮”――新娘始終用扇面遮面,即使新郎挑開紅蓋頭,扇面也未撤去,必須要用新郎的才華來打動新娘,才可看到新娘容貌。
司儀:各位來賓,各位貴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規矩,新娘的蓋頭是到了新房新郎才挑開了,但是,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客人,這麼多的朋友,這麼多的嘉賓,大家是不是想早一點看見新娘的花容啊!(想)。那好,今兒咱們就來個“與時俱進”,提前在這裏讓新郎揭開蓋頭,好不好?(好)(然後拿一稱桿,問?)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呀?(稱桿)對,這是稱桿,稱桿這上面的是什麼?(稱星)這稱桿也叫“喜竿”,咱們讓新郎官,拿這個“喜竿”挑開新娘的蓋頭,(響樂)一挑――眉清目秀,二挑――口紅齒白,三挑――稱心如意”,“蒙頭紅,挑三挑,過不了三年有兩小,新郎官稱心如意啦”
奇怪了,紅蓋頭都挑了,為什麼新娘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讓新郎看見,哦。。。。。。原來這是我們老祖宗唐朝的規矩,新郎和我們大家真想見新娘芳容還必須經歷一道關,那就是新娘還要考考新郎的才華,啥才華?新郎還必須當眾吟一首“卻扇詩”,看看能不能打動新娘子哦。
唐朝婚禮習俗: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極盛的一個時代,無論從服裝還是人的觀念上來看都更為開放,婚禮習俗方面比前朝有簡略的趨勢,但是仍然遵從沿襲下來的制度,大體上婚禮包括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稱“六禮”。唐納徵納之物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乾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跡。在唐代,新婦不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長,而且還要拜觀禮的賓客,稱為“拜客”。也有鬧洞房的習俗,唐代稱之為“戲婦”,然後新婚夫妻進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進新房的)共飲合歡酒,後世稱“交杯酒”。
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唐朝時新增加的婚俗,主要有催妝、鋪房、障車、下婿、坐鞍、青廬拜堂、�_新婦跡、弄新婦、拜舅姑等構成。這些婚俗的出現、變異,從不同方面印證着唐朝婚禮的歷史概貌。
催妝。催妝之俗,起於北朝,盛行於唐朝,是迎親隊伍至新娘家,新郎高聲朗讀催妝詩,催促新娘儘快打扮停當,出來乘車去新郎家完婚。催妝以詩,大多是即事而作,女婿、賓客皆可藉機一獻文采。《酉陽雜俎》卷一《禮異》記載:“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夫家幾十甚至上百人圍成一圈在大門外叫喚,直到把門催開,迎接新娘上車。
鋪房。在舉行婚禮前,女家派人至男家布置新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妝。《酉陽雜俎》續集卷四《貶誤》記載:“至於奠雁曰鵝,稅纓曰合髻,見燭舉樂,鋪母巹童,其禮太紊,雜求諸野。”鋪母就是女方的鋪房工作人員,而且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婦女,意在趨吉祈福。另一方面,唐朝仍然沿襲魏晉餘風,講究門第,所以鋪房也意在显示女方的經濟實力。
唐朝婚禮有哪些流程與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