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神殿佛堂,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齊全,堪稱“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畢集,神勢浩大,蔚為壯觀。其中,我國傳統的一些民間俗神也都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傳達了皇宮貴族們希冀各方神靈保佑,以求大吉大利的願望。
城隍 故宮內西北角有一座城隍廟,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敕建廟。清朝時祀紫禁城城隍之神,每年以萬壽節和秋季的第二個月派遣官員致祭。每年3月、9月、12月供玉堂春富貴花一對,朔望(農曆初一、十五)供素菜。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該廟道場活動停止。今建築完好,作辦公室用。
關帝 《明宮史》記載,宮內寶善門、思善門、乾清門、仁德門、平台的西室及皇城各門,皆供關帝像。清代御花園中欽安殿、萬春亭等處亦皆供有關帝像。關帝信仰在我國最普遍,廟祀也最多。明清時北京城內外有關帝廟200餘座,居各類寺廟之首。
藥王 明代在今故宮文淵閣址有聖濟殿,供奉三皇曆代名醫;清朝時在乾清宮東廡御藥房內設藥王堂,亦稱藥王殿,供奉藥王。我國歷史上藥王很多,如伏羲、神農、黃帝被稱為“葯皇”,其後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此外還有華陀、扁鵲、邳彤、三韋氏、呂洞賓、李時珍等。清同治、光緒帝常詣藥王堂行禮。今藥王堂為青銅器館一隅。
門神 門神是我國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鬼辟邪,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明清宮中各門多貼門神。明代時,宮內每年秋季的第一個月都會遣守門內官於午門前西角樓祭祀門神。祭祀門神為明朝時的“五祀”之一,屬“小祀”。
灶神 明朝時,宮內每年夏季的第一個月派遣內官祭祀灶神於內府大庖廚(位傳心殿後)前中道,亦為明朝時的“五祀”之一。宮中各膳房都有灶君牌位,今坤寧宮神廚東牆上尚供有“東廚司命灶君之位”木牌一面,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日,皇帝於灶君神牌前行三叩禮。
井神 故宮傳心殿前有大庖井,味甘美,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說。明宮中每年冬季的第一個月遣內官祭祀井神於井前,亦為明“五祀”之一。清朝時每年10月在此祭祀井神。井上有亭,為宮中最大之井亭。今建築完好。
馬神 故宮明東華門內迤北有馬神廟,城隍廟東有祀馬神所,亦稱馬神房。明代時每年2月祭祀馬神,為明朝的“小祀”之一。清乾隆帝定每年春秋兩次祀馬神,派官員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