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民間鬼神老母爺
爺,在陝西關中一帶方言中讀作一聲,與“椰”同音。其常用意義有三種:
1、祖父,或祖父一輩的老人。
2、太陽。
3、神。
第一種意思與漢語普通話相同,不必深究。
第二種意思聽起來較為特別,但在關中一帶也十分常用。例如:“爺出來了”,決計不是說爺爺出來了,而是指太陽升起來了。用於形容太陽的詞最地道的是一個“釅”字,“爺很釅”就是說太陽很大,光線充足。
老一代的關中人對太陽的稱謂只有兩個,即“日頭”和“爺”,而“爺”的使用頻率更高。“爺”有時候也用來指月亮,但是常以“月亮爺”這個固定詞條出現,而且只出現在兒語和兒歌中。
“爺”的第三種含義就是“神”,是神的統稱。
顯然,一個“爺”字並不能指代所有神仙,我所要追其究竟的是,關中人口中的“爺”到底指哪路神仙呢?
在我所考察的渭北平原一帶,人們普遍敬奉的神明並非佛祖、菩薩、羅漢或金剛等佛教神明,儘管此地距長安城不足50華里,儘管長安城曾是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考察地區地圖)
在此地,人們供奉的是一位被稱作“老母爺”的神仙。
老母爺是指驪山老母,即女媧娘娘。眾所周知女媧娘娘是女性,而民眾仍稱其為“爺”。可見,在此處“爺”只是對神的稱謂,與我們日常用語完全不同。
相傳,女媧氏就是在關中這一代鍊石補天,驪山就是為女媧馱石的黑色神馬,馬死後化為山,就是驪山。後來,女媧死後,她的陵墓修建在驪山南麓,人們在驪山西綉嶺第二峰上修建了殿堂,俗稱“老母殿”,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宮觀。此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后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內供奉驪山老母塑像,並藏有唐代所立《驪山老母授經碑》一通,碑文記載了唐代學者李筌在驪山腳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秘義的經過。
在渭北平原上,驪山顯得非常顯著,正如“老母爺”在民眾的心目中一樣顯著。
由於老母爺是一位女性,由於人們對老母爺的崇拜,也形成了這一代特有的民俗民風,即女性家長在家族中的領導地位,這與自古以來的“男尊女卑”完全相反。每年農曆六月,家族中的女性長輩都要帶領子孫祭拜老母爺,蒸千層餅,曰補天餅,有些還帶領子孫親身到驪山頂的老母殿祭拜。
不知是否巧合,半坡氏族的遺址恰巧也在驪山腳下,而半坡氏族正是典型的母系社會,不知道與女媧有無關聯,不知道與關中地區的民俗有無關聯,這些都無證可考。
在老母殿附近,還有一座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可見此一帶主要是受道教文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