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諸多門神傳說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流傳至今。畫中神人有神荼、鬱壘,鍾馗,還有唐朝名將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岳二元帥,道教崇奉的青龍自虎,一些地區信奉的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
神荼和鬱壘
有一種源於漢代的門神傳說,說門神是兩個有名有姓的神將,這就是令鬼魅望而生畏的神荼和鬱壘。這兩位門神的形象,十分丑怪兇惡。
漢代王充在《論衡・訂鬼》中,引《山海經》的說法: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 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有形,故執以食虎。《山海經》中關於門神的神話,流傳甚為廣泛。漢代應劭所著《風俗通》中認為神荼與鬱壘是黃帝時人,是最早的門神。
秦瓊和尉遲恭
有一種源於唐代的門神的傳說,說門神是唐代的開國元勛、大名鼎鼎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即尉遲恭)。秦瓊、尉遲恭原來是守護皇宮的貴族門神,後來又流傳民間,平民百姓也以他們的畫像鎮邪。秦叔寶被畫成白臉,尉遲敬德畫成黑臉,都是威風凜凜,咄咄逼人,令鬼魅邪物望而生畏。
《西遊記》中描述了關於兩位大將變門神的故事: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着下着,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門神鍾馗
鍾馗是在民間影響最深的門神之一,出現在唐代。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鍾馗的形象是豹頭虯髯,目如環,鼻如鈎,耳如鍾,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一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
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比以往的門神高得多。據記載,鍾馗原來是陝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曾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但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當朝皇帝唐高祖李淵(618-636)聽說后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後來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治,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着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並且沿着殿牆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他回答:"武舉不中進士鍾馗"。唐玄宗醒來后,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鍾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鍾馗便成了驅鬼捉鬼的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