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索命牛
明朝萬曆年間,青州府有個袁各庄,莊主袁天浩家早年靠殺牛賣肉為生,掙下了萬貫家財。後來放下屠刀,不再殺牛,回到袁各庄過起了舒心日子。可家裡依然是騾馬成群,特別愛牛,僅身強體壯的健牛就達七七四十九頭之多。用他的話說:弄了一輩子的牛,一天看不着牛心裏都不踏實。誰知一天晚上,浩月當空,月光如水,袁家的四十九頭健牛竟突然全部發起瘋來,衝出牛圈,直奔袁天浩家的祠堂。沖碎大門,挑翻供桌,踏爛祖宗牌位,把整個袁氏祠堂幾乎移為平地。然後四十九頭健牛竟然對着浩月齊刷刷跪倒,齊聲慘喚,最後牛眼噴血,倒地而亡。
袁天浩聞報大驚,一面急忙命人整修祠堂,一面親自把百裡外的陰陽先生陶百成請到了家中。陶百成詳細詢問了狂牛毀祠拜月的經過,又仔細查看了死牛的屍體,看了看袁天浩:“袁員外,恕陶某口無遮攔,牛毀宗祠,拜月斃命,此乃凶兆,員外可否記得何事與牛結此惡怨?”
袁天浩愣了愣:“不瞞先生,老夫中年來到此庄,此前乃是殺牛屠夫。只是老夫平生有一嗜好,最愛吃牛舌,而且是鮮活的牛舌。所以老夫每次殺牛,必先將牛舌活活割下用來下酒,待老夫享受完鮮牛舌的美味,酒足飯飽,然後再將無舌之牛殺死,老夫此生已食牛舌近千根。”
陶百成眉頭緊皺:“殺牛已損陰功,活牛割舌,更是殘忍至極。千頭怨牛惡氣不散,經年累月,集結成力,必來討債。先祖死於員外之手,而後代健牛依然為員外耕種,故健牛毀祠拜月而亡。健牛雖亡,怨牛氣卻未復讎,員外必有大難。人意可改,可天意難違呀,此劫是難是災,員外能否逃過,只有按天數定奪了。我只能給員外卜上一卦,看員外的命理如何吧!”
陶百成說完設置香案,敬上三炷神香,祭好卦牌,讓袁浩天凈手七遍,親自抽出了一張卦貼。
陶百成打開卦貼,只見上面寫着四句偈語:此去經月,子夜時分,自行不義,於牛亡身。
“啊,於牛亡身?”袁天浩頓時驚慌失色,一把拉住陶百成,“先生,你可要救我呀!”
陶百成擺了擺手:“員外,此乃天意,有道是天意難違呀!陶某實在是愛莫能助,無能為力呀!”
“撲通!”袁天浩十六歲的兒子袁博一下跪在了陶百成的面前,淚流滿面:“先生,求求你救救我父親吧,你要什麼要求我們都答應,如果真是我父陽壽已盡,那我寧願用的命換我父之命。”說著,磕頭山響。
陶百成長嘆一聲,扶起袁博:“看在少爺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就拚命搏上一搏。從今後一個月內需聽我安排,熬過下月十五夜半子時,劫難自消。能否逃過此難,就看員外你的造化了。”
袁天浩點頭應允,整個袁府在陶百成的指揮下迅速行動了起來。袁天浩每天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書房之中,吃住全在書房,一個月內概不會客,陶百成帶着管家袁順寸步不離地守在他的左右,袁博也不顧大家的勸阻時時跟父親呆在一塊兒。袁府家丁分成三隊,一隊在府里巡邏,一隊在府外巡邏,一隊在庄內巡邏,一但發現有牛出現,一率擊斃。又派出精明強幹之人守候在庄外各個道路口,發現有牛出現就遠遠驅走,否則就立即斃殺,再賠以相當的銀兩。最後甚至連牛肉都不允許在袁各庄出現,就這樣鋪開了人海細網,再加上陶百成驅術作法,大家都盼望着能逃過此難。
在眾人提心吊膽的苦挨苦熬中,轉眼又到了月圓之夜。袁天浩一大早就在陶百成等人的陪同下靜坐於書房之中,整整一天足不出戶。
夕陽西下,皓月東升,轉眼已是定更時分,袁府內一片安靜。突然,遠遠傳來一陣凄厲的牛吼聲,緊接着平地起了大霧。眾人立時緊張起來,各持刀槍加緊防備。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一記快馬衝到了袁府門前,一個派出的家丁甩鐙下馬,興沖沖一路高喊着奔了進來:“老爺,那個索命牛已經完了!”
“站住!”守在書房門口的管家袁順喝斥住家丁,“怎麼回事兒?”
家丁停住了腳步,抬起了依然興奮的臉:“袁管家,那頭索命牛已經讓我們制住了。”急忙說起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白天他們幾個家丁在庄外岔路按照陶先生的吩咐挖下了陷坑,坑的前後左右都用陶先生的神符鎮好。他們剛準備好,天卻下起了大霧,對面不見人。就在他們提心吊膽地防備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陣牛吼,數十頭健牛在一頭公牛的帶領下,瘋了一樣向著上袁各庄衝來。他們全都嚇傻了,要是沒有那些陷坑,他們全都會斃命牛角之下。等他們反過神來時,那些牛早已經掉進陷坑被裡面的竹籤戳成了血葫蘆。正在他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的時候,那頭領頭的公牛竟然怪叫一聲從陷坑裡躍了出來,身上帶着十幾根竹籤,渾身是血、兩眼血紅地向他們沖了過去。兩三個庄丁慘死在了牛角之下,最後那頭公牛口噴鮮血,撲倒在地,大瞪雙眼而亡。過了許久,眾人圍上前去,這才發現公牛的脖頸下戴着一枚銀色牛鈴,上面有兩個金字:索命。眾人大喜,一面清理死牛,一面讓這位家丁帶着索命牛額下的銀色牛鈴趕回來向員外報喜。
“管家請看。”家丁說著恭恭敬敬獻上了手中的那枚銀色的牛鈴。
“索命牛死了!索命牛真的死了嗎?”袁天浩聞迅猛地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幾步跨出書房,伸手去接袁順手裡的牛鈴。
“員外且慢!”管家袁順一步搶到袁天浩的前面,“時辰未過,一切以小心為高,我去接牛鈴。”
袁順說完轉身來到門前,仔仔細細詢問了家丁府里的事情,確認家丁確無假冒后,這才上前一步,伸手去接牛鈴。
突然,家丁慘叫一聲,雙手顫抖,牛鈴“當”的一下掉在地上。隨後家丁一頭栽倒在地,雙手冒出黑血,眼睛外呶,臉色發青,轉眼間氣絕身亡。
牛鈴?袁順盯着牛鈴眉頭皺成了一字。他叫過一名家丁,拿來一塊生肉在牛鈴上抹了幾下,然後扔給一條護家狗。護家狗幾口吞下生肉,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便慘叫幾聲,抽搐幾下氣絕身亡。
“該死的家丁竟然想以牛鈴暗害員外,明天給我查清!”袁順狠狠踢了家丁的死屍一腳,轉身回了書房。
目睹了這一切,袁天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一把拉住袁順的手:“我此生絕不會虧待於你。”
“員外言重了。”袁順搖了搖頭,“效忠主人,是為仆之本。也是員外洪福齊天,所以才能逢凶化吉。”
“好,我要與你共飲一杯。”袁天浩說著拉着袁順走到桌前,抓起桌上的酒壺就要倒酒。
“怎能讓員外親自動手,我來我來。”袁順急忙接過酒壺,看員外在太師椅上坐定,這才輕輕斟起了酒。
“小心!”袁順猛一抬頭,臉色頓時慘白起來,主位后牆上的巨幅畫竟然掉了下來,畫軸狠狠地向著坐在太師椅上的袁天浩的腦袋上砸了過去。
袁順一下子躥了起來,猛地一推袁天浩。畫軸狠狠地砸在了他的頭上,頓時腦漿迸裂,氣絕身亡。
畫軸上,竟然是著名的五牛圖。
袁天浩嚇得呆木了老半天才返過神兒來,急忙叫人把袁順的屍體抬出去。
陶百成抬手制止了袁天浩:“袁員外,恕陶某嘴下無德。你究竟還有什麼對牛的大過沒有說出?你現在還是說出來,這樣,袁順死得才能閉眼。因為這絕不是牛舌之恨。”
順着陶百成的手指,房內的銅壺滴漏显示時辰早已過了子時。
袁天浩長嘆了一聲:“那還是十幾年前,我帶着袁順同作屠夫。那年,薛縣令妻偶得怪病,必須要新鮮牛黃做藥方可治癒。我和袁順連夜活剖牛腹取牛黃,可誰知連剖了七頭牛都沒找到一絲牛黃。後來我們又剖了五頭懷孕母牛,將牛胎活活取出獻給薛縣令做了藥引。當時袁順剖牛剖的多,所以要死也只能是他。”
陶百成的眉頭舒展開來:“活剖母牛取胎作葯,這等喪盡天良的事就是做一件也會死無葬身之地,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陶百成說著,猛地操起七星短劍,前躥一步,匕首狠狠地向著袁浩天的胸口刺來。
“我命休矣!”看着閃電般刺來七星短劍,袁天浩閉上了眼睛。
“咔嚓――”隨着一聲脆響,陶百成慘叫一聲,栽倒在地。
原來,一直跟在父親身旁的公子袁博掄起畫軸打斷了陶百成的右臂,救了袁天浩一命。
“說,你是人是鬼?”袁博撿起七星短劍,搶步上前逼住了陶百成。
“惡狼之父,豈有善子?落到你們之手,殺剮隨便。”陶百成兩眼噴火看着屋裡的父子倆。
驚魂未定的袁天浩站起來,走到陶百成的跟前:“陶先生,我並不記得什麼地方得罪過你,你要加害本員外,這是為何?”
陶百成哼了一聲:“你做的壞事太多了,所以根本就記不清都害過誰了。你還記得懸都觀嗎?十五年前,我本是懸都觀一個小道童,你看好了懸都觀,就想納為己有,我師傅寧死不允。你欺懸都觀小,便想強奪,於是心生惡計。那一夜,你弄來百頭蠻牛,尾上栓好鞭炮,圍着懸都觀點燃。蠻牛受驚沖入懸都觀,可憐我師傅師兄四人,全死於牛角之下。恰好那夜我肚瀉出恭才管逃得一命。十五年來我隱姓瞞名,始終不忘此仇。一月前恰逢你庄健牛得病,你以為有鬼,所以我以牛來報仇,誰知老天竟不長眼,又讓你這惡魔逃了一劫。我就是死後化為厲鬼,也要抓你抵命!”
袁天浩臉色慘白,汗水下淌:“你…你…唉,你已成廢人,我就饒你……”
“你個騙子,裝神弄鬼欺騙我父,今又花言巧污辱我家,我先殺了你!”袁天浩的話音未落,袁博手裡的七星短劍已經向著陶百成刺了過去。
“孩子,不可――”袁天浩驚叫一聲,撲過來猛地一推陶百成,七星斷劍狠狠地刺進了他的胸膛。袁天浩大瞪着眼睛,嘴張了幾張,倒地氣絕身亡。
“爹――”袁博悲叫一聲,撲倒在父親的屍體上。
“你……我殺了你!”袁博猛地扭頭,血紅着眼睛盯着陶百成,猛地舉起了七星短劍。
“博兒,住手!”隨着一聲悲喝,袁母走了進來,一把奪下袁博手裡的七星短劍扔在地上,“傻孩子,袁天浩那惡賊他不是你爹,恰恰是你的殺父仇人呀!”
袁博和陶百成全愣在了那。
陶百成看着袁母:“夫人,尊夫雖非我殺,卻因我而死。他雖死在餘辜,可我殺人也願償命,夫人不必救我。”
袁母輕輕搖頭,含淚說道:“先生想錯了。我原本不是袁天浩之妻,而是他的好朋友林興友之妻。誰知袁天浩看我起意,十六年前暗中害死了我夫,霸佔我來到此處。當時我剛懷我兒,為保林家血脈,我忍辱屈從了袁賊。袁賊不知,十六年來一直以博兒為親生。我夫林興友生前曾對我說:‘生兒可取乳名為小牛’,袁賊被博兒所殺,還是‘於牛而亡’。”
陶百成看着哭成一團的母子倆,仰天半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欺心逆行,在劫難逃。”
第二天,袁各庄對外宣稱索命牛子時現身,連傷數命,擊敗陶先生,最終索去袁天浩之命。一切皆因袁天浩為富不仁,不行善舉,從此後袁各庄要大行善道。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厚葬了袁天浩。
打那后,袁博積德行善,廣開善路,被人稱為袁大善人,袁各庄後來也被人稱為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