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人墳中復活的夜郎後裔
在貴州省鎮寧、紫雲、西秀三縣(區)交界處,方圓600餘平方公里的深山裡,居住着一支2.5萬多人的神秘族群,他們雖隸屬於苗族的一個支系,但是其血脈卻來自歷史上一個傳奇性的國度――夜郎國。
劫后餘生的古國後裔,將族字改為“巴浪(lang)”,意思是擺脫“夜郎自大”的張揚,從此隱沒低調地存活;他們同時也自稱“蒙正”,意為“遺留下來”的意思,這源於族人從活人墳中復活的一段歷史典故。此外,族中女人還習慣身着旗幟服、盔甲裝,並代代都將夜郎王印“背”在肩上,以表達對祖先忠誠的紀念。
巴身小(leng)的族人相信,他們的祖先,曾建立過一個在歷史上留下神秘足跡的國家――夜郎國。夜郎國,是戰國末年至西漢初年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其疆域覆蓋今天的貴州西部、北部、雲南東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史書記載,公元前25年,夜郎國最後一任國王被漢軍誅滅,其遺民逃往今天巴身小(leng)所在的紫雲一帶,直到東漢末年,這批夜郎國後裔,再次為復國向漢軍發起反攻,不幸戰敗,當時的蜀漢政權為了徹底剿滅夜郎國,便將倖存的青壯年全部發配遷走。從此,歷史上就再也沒有關於夜郎國的記載,甚至連其遺址都幾乎消失殆盡。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經歷了滅族之戰後,夜郎國後裔其實以一種傳奇般的方式復活,並堅韌地繁衍至今――在戰前,這些後裔子民曾秘密修建了一批帶有通氣活口的特殊墳墓。隨後,為了留下夜郎國最後的血脈,族中老幼病殘的人就攜帶食物和水藏匿在墳中,等漢軍離開后,才從墳中爬出,此後這部分倖存的人改變裝束,開始了近1700多年悄然的傳承,而巴身小(leng)郎一族正是當年僥倖從墳中逃出的夜郎國子民的後代,因此,巴身小(leng)還有另外一種稱呼,即“在墳墓中誕生的族群”。今天,在巴身小(leng)族人生活的村莊附近的山上,通常都能找到當年那些特殊的墳墓遺迹,成百上千密密麻麻散布在山坡上,當地人將它們叫做“活人墳”。“活人墳”長約3米,寬約0.8米,高約1.5米,由石頭築成,在靠外的一側藏有一個通氣孔,如果墓中是男人,通氣孔就在左側,如果是女人就在右側。在墓主人的頭頂部位,留有一個石砌的平台,用於擺放食物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