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公的傳說
土地公公又稱“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爺”,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民國(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的神�o。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公羊傳》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漢應昭《風俗通史・祀典》引《孝緯經》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據《禮記・祭法》載:“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日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可見當時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級之分。漢武帝時將“後土皇地祗”奉為總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處土地神。
最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蔣子文。據《搜神記》卷五曰:“蔣子文者,廣陵人也。……漢末為秫陵尉,逐賊到鐘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緩縛之,有頃刻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文於道,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為立廟堂轉號鐘山為蔣山。”此後,各地土地神漸自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
據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五稱沈約為湖州鳥鎮昔靜寺土地神,岳飛為臨安太岳土地神。清人趙懿在《名山縣誌》中稱土地神不一,有多種名目,其中有花園土地,有青苗土地,還有長生土地(家堂所祀),廟神土地等。
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開始的。明代的土地廟特別多,這與皇帝朱元璋有關係。《琅訝漫抄》記載說,朱元璋“生於盱眙縣靈跡鄉土地廟”。因而小小的土地廟,在明代倍受崇敬。如《金陵鎖事》稱,建文(1399-1403)二年(1400年)正月,奉旨修造南京鐵塔時,在塔內特地辟出一個“土地堂”,以供奉土地爺。又有《水東日記》稱當時不僅各地村落街巷處有土地廟,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樸實,平易近人,慈祥可親,多為鬚髮全白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