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舞獅文化”中的三個傳說
傳說之一:民間創造。
生活在樹林稀少的沙地平原上的獅子,本是西亞及非洲的商品。大約在2000年前張賽出使西域之後的漢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 將“巨象、獅子。大雀”等“殊方異物”引到了中國。初步它們只是作為皇家的寵物而圈養在宮廷里,普通百姓無緣才智。富於創造的華夏子民從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等中止的獅子藝術創作形式上,創造了仿照獅子的舞蹈、舞獅藝術從此在中國民間盛行。
傳說之二:“年”獸食青。
相傳中國在遠古時代常常發生瘟疫,死人很多,但幸而每次瘟疫發生不久,便有一隻神獸出現。這神獸叫做“年”,它舉動如雷鳴電閃,一出現瘟疫便很快不見了。因為神獸“年”對人有那麼大的幫忙,我們在農閑時節,便用竹蔑和彩布紮成“年”獸的姿勢,合作雄壯的鼓樂,到各家門前搖動,藉以鎮邪驅妖,討個吉祥。因“年”獸喜食蔬菜,所以家家戶戶均在門前放置蔬菜一盤,以備“冷’獸採食。年長日久,我們發現扎制的“年”獸的形狀很像獅子,便將這種祥瑞之物改稱“瑞獅”,而採食蔬菜稱“采青”。這之後,舞獅避邪逐漸構成一種風俗,獅子采青演變成舞獅中的一個扮演情節,有些人家為防止獅隊看不見“青” 而丟失不採,還將青菜用竹竿高掛門前,並附紅包一封,以酬謝獅隊舞獅辛苦。
傳說三:舞獅拜年。
明代前期,廣東佛山區域出現了一頭怪獸,每逢年尾歲末出現,處處浪費莊稼,摧殘人畜,鄉農不勝其苦。後來,我們想了個方法,用菌紮成許多獅子模型,並塗上各種色彩,事前―一安頓穩妥。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奮舞,怪獸驚恐萬狀,掉頭就跑。從此,當地鄉民以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都期望獅子能到家門前搖動一番,以消除災害,預告吉祥,所以每年新年,挨家挨戶舞獅拜年,漸成風俗。為了迎候瑞獅降臨,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掛個紅包,獅子舞畢,舉首銜去紅包,就叫采青。采青有高青、地青、水青等種類。高青是把“紅包”掛在門頭,致使二樓、三樓高處,讓舞獅者設法去取;地青是把“紅包”放在設置有重重障礙的當地,由舞獅者想方法去采;水青是將“紅包”放在碗里浮在水缸中,舞獅者站在缸沿,邊舞邊采青,以檢測舞獅者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