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談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談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后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佛教正式傳來中國是漢朝,非正式還更早,但不是正式的,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這是正式的,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他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的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國。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竺法蘭和摩騰,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相同,現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外交部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外交部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裏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寺。
  

  佛教能夠在東方地區好多國家廣泛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與東方文化的吻合。我們特別要說的是佛教傳到中國后,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生的變化。實際上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佛經的翻譯版本來傳達的。古代佛經的翻譯本主要是一些外來的傳教僧人,最早的佛經的翻譯可能是漢明帝時代的大月氏國來的迦恭弘=叶 恭弘摩騰、竺法蘭在洛陽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漢桓帝時安息國安世高和月氏國支讖,譯佛經數十部,約一二百卷。靈帝時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陽宣講佛教,並著有《牟子理惑論》主張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調和。佛經的翻譯最著名的是印度名僧鳩摩羅什。據傳當時為了把印度名僧鳩摩羅什請來宣揚佛教,還發生過幾次戰爭,征滅了幾個國家。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前秦皇帝聽說有位鳩摩羅什在西域龜茲國宣揚佛教。鳩摩羅什是一個年輕的天才,他不僅具有超人的記憶力,而且對佛學也有深刻的理解。前秦皇帝苻堅聽說佛教是如此好的仙法,鳩摩羅什又是一位佛法大師,於是就派遣將軍呂光率領大軍,西征龜茲去搶鳩摩羅什。等到呂光征服了龜茲,請到鳩摩羅什準備返回中土,不料這時朝廷內部發生內亂姚萇殺了苻堅自己當了皇帝。於是呂光就乘機據姑臧自稱涼國,鳩摩羅什也就留在了涼國。後來姚萇的兒子姚興當皇帝,打敗了涼國,呂光的兒子呂隆投降,這才把鳩摩羅什請進入中原。皇帝姚興親自迎接他到長安,並封他為國師,為了儘快把佛教的仙法在中國施展,還專門派了幾千人協助他翻譯佛經。最後,皇帝沒有來得及得到長生不老的仙法,而佛教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了。
  

  在鳩摩羅什主持下翻譯的佛經在中國佛教的傳播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於,佛經的翻譯中有大量的中原文化人參加,其中不乏儒家和道家學者,所以在佛經的語言和解釋中就融入了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加上佛教本身的培養和教育人的社會性的一些思想,也與中華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很吻合,所以在中國佛教發展過程中,兩種思想也不斷交映,相互融通。有一個傳說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孔、孟、老、庄的思想。當時艱巨的佛經的翻譯工作還在進行中,佛經《涅盤經》還只翻譯了一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進行研讀。在經文的前部分對“一闡提”(指有破戒、作五逆罪,不信佛法、因果、誹謗佛法,斷滅善根、不作善法,破壞僧團綱紀等極端罪惡的眾生)的問題,佛祖嚴厲地說他們會在輪迴中永遠不得超生,一再出現排除“一闡提”成佛可能性的經文。而有一位文化修養非常高的道生法師從中國的哲理考慮,認為這不符合佛教的完整思想。應該無任對什麼樣的人,只要悔罪自新便可成佛。就是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頓悟成佛”思想。這樣就受到只學了一半經文的其他佛教徒們的激烈的反對,大家都不能接受與所見經文意思不同樣的觀點。於是道生法師就到南方的虎丘山隱居,沒有人接受他的觀點,他就對着山上的石頭解使佛法。後來經文翻譯完了,果然他的觀點是正確的。這便是所謂“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故事。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

  

  到唐朝時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等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后,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工作。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