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農曆四月八日-佛誕日(牛魂節)介紹

農曆四月八日-佛誕日(牛魂節)介紹

  農曆四月八日,又名浴佛節、佛誕節、龍華會.民間傳說牛王為神,各地在農曆四月初八為牛過生日,亦稱牛王誕,牛魂節。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在過去廣為流行。農曆四月十八日和二十八日分別為慶佛日,有廟會。
  相傳釋迦牟尼誕生時就會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唯我獨尊的“我”,並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頭頂上天,腳踏實地,尊重自己靈性的開示,掌握自己命運的鎖鑰。正當佛祖講話時,突然天雨花香、九龍吐水,因此在這天有些寺廟的僧侶會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稱“香湯”,仿效這種情景為釋迦像沐浴,因此稱作“洗佛節”(國語稱“浴佛節”)。浴佛的儀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凈地舉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廟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內供釋迦小像,旁貯浴佛水,佛水是藥草煮煉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勻水淋佛,即飲之。
    相傳農曆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於水中,進行浴佛,一般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現各種廟會。在農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在北方地區則傳說農曆四月十八日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舉行妙峰山廟會,南方地區龍華、九華、姑蘇等地也均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還有堆佛塔活動。可見中國的廟會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廟會,也有道教廟會,還有佛、道、儒結合的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廟會既有道教內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會卻是各種廟會都有的。    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內在的塵垢,讓自性顯發,同證如來的清凈法身。除緬懷佛陀之外,就是要我們凈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早離厄難,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今日社會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體髒了可以用水洗凈,衣服髒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穢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洗滌,故舉行浴佛法會,實際上是籍此來洗滌我們的心靈。浴佛是提醒我們時時保有一顆清凈心,透過浴佛節觀照自己內心是否清凈。
齋會
    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曆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麵條、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節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  節日飲食有吃“不落夾”,“不落夾”為蒙古語,是對粽子的稱呼。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為敬佛供品,後來演變為浴佛節的飲食。當時還有放船施粥的風俗。
結緣
    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活動。它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民間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作“吃緣豆”。
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則流行放生習俗。放生來源較早,宋代已有記載。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
求子
    農曆四月八日雖為浴佛節,但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現在節日的活動中,求子就是一個突出例子。各地拜觀音求子者也不勝枚舉。四月八日這天,不育婦女多去拜觀音和送生娘娘,討一個泥娃娃,以紅線繩套住脖子,號稱拴娃娃。有的還以水服下,認為這樣能懷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還盛行押子,即在樹上押一石,拴紅線,以求吉利得子。陝西延安有一個清涼山廟會,祈求龍王降雨。同時設鍘關,十二歲以下孩童腰扎草繩,手抱公雞,先從鍘刀下扔過公雞,接着自己爬過去,俗稱過關,從此年年平安,標誌成年。
拜藥王
    此外,在浴佛節前後,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動,如慶祝菖蒲生日,農曆四月十八解災,以儺驅疫,請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們也积極崇拜藥王,祭祀華佗、孫思邈。因受道教影響,也拜感應葯聖真人,流行神撿葯,進行採藥活動。這些活動不是偶然的,因為中國從遠古時代起就流行巫醫,後來中醫、中藥有很大發展,出現不少名醫,除上述者外,還有扁鵲、李時珍等。中醫是解除民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為了解除疾病,所以廟會上也有不少賣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習慣祭拜中醫的祖師爺――藥王、醫聖。 各地活動
    農曆四月八日不限於浴佛,其實它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節日風俗。山西鄉寧在柏山(后改在結義廟)集會,祭祀晉國大夫荀息,后改祭關公、張飛和劉備,會上爭食油糕,又稱油糕會。民間傳說牛王為神,各地都在農曆四月八日為牛過生日,稱牛王誕。浙江麗水有一種搶牛饅頭風俗,也是祭牛的產物。牛是农民的寶貝,也是農耕文化的象徵,因此把愛牛之心也帶到節日里。河南鄧縣農曆四月八要祭瓜神馬武,並展銷黃瓜。江南許多地方為了紀念孫臏、龐涓鬥智,過烏米飯節,後來演變為敬佛做烏米糕。天津過出鬼節,祭祀冤死亡者。
沙溪浴佛節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節,過浴佛節當天,家家戶戶吃欒茜餅,然後到街上觀看萬眾參与的大型遊街慶祝活動。浴佛節巡遊日,象角、聖獅、龍聚環三個村出動10條大小金龍、銀龍和木龍,l只彩鳳,20頭醒獅、50個少女花籃擔。還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樂、鑼鼓等隊伍,共2000多人。這些民間藝術團隊,分成兩支隊伍遊街,在周圍幾個村地域活動,當地人叫這種喜慶大遊行做“出高興”,歡迎來自遠近的客人欣賞和參与活動。
天水浴佛節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節”最為有名。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區的南郭寺、北道區的凈土寺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各石窟、寺院在舉辦佛事活動的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遊人,還開展各種文藝娛樂活動,舉辦旅遊商品和書畫展銷等活動,豐富了節日的內容,既滿足了群眾的信仰需求,又引導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極健康的氣氛中進行遊樂活動。
老北京浴佛節
    老北京的習俗很多,佛教寺廟要舉行紀念儀式,要浴佛、舉行齋會,民間也在這一天有放生和吃結緣豆的習俗。在浴佛節前後,還有民間的拜觀音求子,以及拜藥王活動。
布依族牛魂節
    貴州冊亨、羅甸、貞豐、安龍、紫雲等地的布依族,這一天要吃白、黑、黃、紫四色糯米飯,還用楓香樹恭弘=叶 恭弘泡水給牛洗澡;瑤族同胞則煮甜飯以表祝賀,祈求小牛塊塊長大。
壯族的牛魂節
    牛魂節又稱脫軛節,在農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壯族人敬牛、愛牛的傳統,在每年過牛魂節時更是表露無遺。壯族人認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節一到,人放犁,牛脫軛,主人家要用新自釀製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來喂牛。這一天,要清掃牛欄,給牛洗刷身體;牛沐浴時,還要敲鼓助興。當然羅,這一天是絕對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會把牛魂驚跑,對農事大為不利。到了午間,家家都要舉行敬牛儀式。這時,全家坐在擺滿酒席的桌邊,由家長牽牛繞桌一周,同時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飯。最後,全家站起來撫摸牛背,表示對牛的祝福。
牛魂節吃烏飯
    其實,吃烏飯並不僅限於少數民族,它廣泛流行於南到兩廣、北到江淅一帶,其中包括漢族在內。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節吃,更多的地方在四月初八吃。農曆四月初八那天,不僅家家戶戶自做烏飯,而且市場上也有出售。有的地方甚至將它作為平時的早點或點心出售,很受歡迎。江南的烏飯像北京的切糕,不過切得更為方正,也更有嚼勁,一般都是放涼了撒上白糖或紅糖吃。浙江寧海把這天叫浴牛節、牛王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