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佛教禪宗的演變歷程(2)

佛教禪宗的演變歷程(2)

    佛教禪宗的演變歷程(1)四祖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城西北十五公里的雙峰山中,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曾是中國佛教寺院規模最大,僧眾最多,香火最旺,聲譽最高的名剎之一,也是全國首批僧眾集體定居傳法,過團體生活,實行農禪雙修的典範寺院。四祖寺的取名,是因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親手創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歷史。寺廟自唐到清香火不斷,先後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數以萬計。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大師為“大醫禪師”。宋真宗敕賜“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賜“天下名山”。千百年來,寺廟歷盡滄桑,幾經復毀。明正德年間,寺廟發生火災被毀,後由荊王牽頭重建,萬曆年間坍塌,御史王珙接着修復。   
  
清咸豐四年(1854)冬毀於兵災,光緒年間復建。清未民初又毀,僅存十幾間殿堂樓閣和一些名勝古迹。道信大師(580―651年)是隋唐著名高僧。俗姓司馬,祖籍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生於薪州永寧縣(今湖北武穴市)。12歲拜僧璨大師為師,在三祖寺出家,苦修九年,深得僧璨大師的賞識。得到三祖衣缽后,應薪州僧眾之請,在雙峰山大宏佛法,廣開禪門。提倡定居傳法,改變了自達摩祖師以來的游化乞食為生的傳統戒行方式,開創了農禪並重的禪風,對禪宗的發展和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五祖寺又名東山寺。位於黃梅縣城東12公里的東山(一名馮茂山)。唐咸亨年間(公元670-674)由禪宗五祖大滿禪師弘忍創建,故名。明萬曆年間重建,清咸豐四年(1854年)毀於兵燹后又重修。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名僧神秀在此參悟修行。寺內佛殿、佛塔成群,唐宋最盛時,有殿堂樓閣2500餘間,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朝山香客多達十幾萬人。宋英宗親書“天下祖庭”四字相賜。寺內現存有“大滿天下祖庭五祖真身寶印”漢白玉印一枚和六祖墜要石一塊,石重15公斤,上刻有“龍塑元年,六祖墜腰石”字樣。弘忍是唐高僧,對禪宗發展頗有貢獻。他在東山寺授徒時,不用傳統的《楞伽經》,而改用《金剛般若經》。從此,這種傳習法成為禪宗授徒的定式。弘忍選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別緻,曾今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指拭,勿使惹塵埃。",惠能的偈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認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見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於是將慧能定為接班人。弘忍所倡導的這種禪風影響深遠,早已波及東南亞和日本,每年慕名而來五祖寺的參謁者至今不衰,且有與日俱增之勢。
  
  惠能因作謁得到了弘忍賞識后,弘忍便秘傳禪法,付與法衣缽孟,成了禪宗六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因未能得到師傅親付衣缽,於是糾集門徒,欲害惠能,奪回衣缽,弘忍見有人想害惠能,便吩咐他從速南去,臨行前對他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指今懷集縣,距四會140多公里,會指四會市)。惠能便帶着衣缽匆匆南下,神秀派人跟蹤,直到韶州(今韶關市),還有人追逐他。惠能想起師傅的囑咐,為了避開敵人,隧往四會,當他走到龍頭鋪子林時,見那裡山高林茂,地勢偏僻,景色宜人,村民以耕種、打獵為生,他想獵人以殺生為業,又多在山林中出沒,是避開敵人追蹤的最好處所,於是便找到一個姓恭弘=叶 恭弘的獵戶家住下來,當時惠能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惠能經過多年的避難藏身經歷,親自接近下層鄉民,對他後來的宗教哲學影響是很大的,如他主張“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意思是不用背誦佛經,不要累世修行,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六祖還認為“下下人有上上智”。其佛教理論都是有中國自己宗教哲學的獨特見解。
  
  惠能在佛教史上稱“東土禪宗六祖”、“中國佛教南禪始祖”。惠能改造了傳統佛學,創立了中國禪宗理論體系,使佛學“中國化”。惠能經其43名弟子的嗣法,形成河北臨濟宗,湖南溈仰宗、江西曹洞宗,、廣東雲門宗、南京法眼宗等5個宗派。一千多年來,南禪香火繚繞不息,至民國時期,“舉國僧徒除蒙藏喇嘛外,什九皆南宗子孫矣。”六祖寺位於廣東省四會市貞山風景區內。
      
  湖北黃梅縣素有“小天竺”的美譽,“蘄黃禪宗甲天下,佛教大事問黃梅”更體現了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歷史上,黃梅是一個佛教國,在方圓不大的地界內,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設道場於雙峰山(又稱西山),五祖弘忍大師接受四祖衣缽後設道場於東山 ,其後,六祖慧能與神秀競偈於東山寺,得傳五祖衣缽。1994年首屆禪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黃梅召開,與會專家學者提出了“禪宗應初創於道信,形成於弘忍,發展於慧能”的觀點。因此,黃梅無疑成為最重要的禪宗勝地。自弘忍傳衣缽與慧能后,慧能即隱姓埋名於嶺南的深山。此後千餘年間,黃梅的眾多佛教道場,特別是雙峰寺(今四 祖寺)、東山寺(今五祖寺)歷盡滄桑,幾經毀復,其佛法思想與信眾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