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佛教禪宗的演變歷程(4)

佛教禪宗的演變歷程(4)


 以廟養廟,參与俗務 禪宗主張“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認為“人人有佛性”,把佛性定位在平民百姓都能明白的“清凈本性”的事理中。禪宗認為人的本性本來清凈,因而沒有必要刻意的做克制雜念妄想的修持功夫,只要自然地發其本心,便能頓悟成佛。所以禪宗並不與世俗劃開界限, 而是主張任何行為中自然而然地體悟本心,所謂“行住坐卧,皆是道場,身口意咸為佛事 ”。“東山法門”推重農禪并行,簡明易行的修持方法可謂精到地體現了禪宗思想。故而,其在黃梅現在的寺廟中仍極具影響,被推崇備至。黃梅縣大小寺廟均與人間世俗世界保持有緊密的聯繫。他們通過僧眾從事農事勞作,參与一些商業活動,吸引外來資金做到以廟養 廟。每座寺廟都辟有糧菜用地,設有法物流通處。大寺廟還對外收售門票。象五祖寺、四祖 寺這樣聲名遠播的大道場,靠廣宣佛法,舉辦大型佛事活動吸引海內外信徒捐資金結緣供奉 ,不但僧眾生活無憂,還重建、修復、新建了許多殿堂,使千年古剎重現昔日盛景。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為吸納更多的資金擴充廟宇,一些大寺參与了與佛教相關的經濟事業的開發 。
       
  黃梅的寺廟按各自的經濟能力都配置了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以加強與外界信徒的聯繫。黃梅的大小寺廟還积極投身於社會慈善事業。他們多由大寺,如五祖寺、四祖寺牽頭參与公共事業,曾多次向周邊貧災地區捐獻財物。有條件的寺廟還以廟養人才,注重培養佛教後繼力量,為中國佛教事業輸送了不少優秀佛教弟子 。黃梅縣的大小寺廟與當地政府保持着良好的關係。這與他們積极參与社會事務以及和禪宗佛法在黃梅已成傳統不無關係。如今黃梅縣各寺廟香火旺盛,信眾盈門,同各寺發揚“東山法門”之禪法,於凡人俗事間弘揚佛法是分不開的。黃梅縣的寺廟都是禪寺,僧眾所修的是禪法,他們不講究念佛誦經, 而是注重在起行坐卧間體悟佛性。一般來說,沒有大的佛事活動的話,每個寺廟除了雷打不動的早、中、晚課要按時做外,其餘時間,寺內僧眾多各司其職,各安其份。有的清掃庭院,有的續燭添香,有的接待香客,有的勞作于田間,於一招一式一動一作間求悟佛旨。
  
  黃梅各寺僧眾以中青年居多,還有一些外來學法的小沙彌。他們皈依佛門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歸為兩種。一種認為佛法可以使自己修行成佛,內心永遠清凈,擺脫俗世的紛擾和痛苦 。許多比丘尼持這種念頭,她們的信仰非常虔誠,常向人宣揚佛法。一種是由於種種世間的糾葛迫使其遁入佛門,以求解脫。絕大部分出家人沒有什麼文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參禪習念,他們大多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安閑氣質。外來學法的小沙彌多來自廣西,在大寺集體上課,平日里也是各司其職。寺里對小沙彌的要求較嚴,但並不割斷他們與俗世的聯繫,若家中有事,他們會從寺里得到假期和盤纏回家。小沙彌學的法很廣,寺里多將他們作為佛教後備力量來培養,對他們寄予了較多的希望。由於黃梅是一方佛教土壤,縣內佛教徒非常多 。全縣90多萬人中,就有20%是佛教信仰者。禪宗作為 一個獨立的佛教宗派自創立至今已逾千年,期間經歷了無數的風雨挫折,但黃梅縣禪宗興盛的局面一直未變。這主要是因為“東山法門”寓深意於淺理,為脫離凡俗事物,倡導人間佛教,其禪法已深入到民眾心中,成為黃梅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另外,黃梅地處湖北省東南角 ,地理位置相對偏狹,人們處於相對封閉的發展環境中也是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