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鳳:佛塔,說白了,就是安葬僧人的墳墓。將已過世的僧人或高僧大德的骨灰、舍利安放在佛塔中,就等於給他們安置了一座圓寂後繼續修行的寺廟,因為佛塔有聚集陽間能量的作用,將令安葬這裏的僧人繼續履行修行職責,以利益更多有情。在藏地,佛塔主要用於供奉,然內裝的經書、寶瓶以及成就高僧的舍利,頭髮等,主旨卻與內地佛塔異曲同工。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每到夜間,這些佛塔還將承載接引無數的無明眾生投向光明之路的任務,所以,佛塔才叫“浮屠”。浮屠的意思,就是浮出和高出充滿屠戮殺氣世界的明燈。為何寺院多佛塔?藏地荒野山崗也多佛塔?都是這個意思。讓死人多隨喜修佛塔,意義也在於此,那是為更快托生好地方而為其所做的重要功德,也就是投生人、天道的鋪墊。記住,凡給別人指路者,最終都能獲得他人的引領;能為亡靈隨喜建佛塔者,最終都能投生人、天之道,這是不爭的因果事實。
佛塔是做什麼用的?
塔(梵名Stupa),又音譯作竄睹婆、窄都婆、竄堵婆等。略譯作塔婆、佛圖、浮圖、浮屠、佛塔。意譯作高顯處、功德聚、方墳圓冢、大冢、冢、墳陵、塔廟、廟、歸宗、大聚、聚相、靈廟。為“頂”、“堆土”之義。
塔原指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磚構造成之建築物。但到後來,多與“支提”(梵文Caitya)混同,而泛指於佛陀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般涅粱處、過去佛之經行處、有關佛陀本生譚之聖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諸佛菩薩像、佛陀足跡、祖師高僧遺骨等,而以堆土、石、磚、木等築成,作為供養禮拜之建築物。
據((摩訶僧祗律》卷三十三、《法華義疏》卷十-等之記載,則應以佛陀舍利之有無為塔與支提之區別,凡有佛陀舍利者,稱為塔;無佛陀舍利者,稱為支提。有關造塔之起源,可遠溯至佛陀時代,如《十誦律》卷五十六所記載,須達長者曾求取佛陀之發與爪以之起塔供養。此外,據《阿育王傳》卷一、《善見律毗婆沙》卷一等記載,佛陀入滅后二百年頃,君臨摩揭陀國之阿育王,曾於其領土各地建八萬四千寶塔。
在諸尊的手印中,也有以手印代表塔者,又稱率都波印。即密教金、胎兩部大日如來及法華經之本尊釋迦牟尼如來之印契。
持塔的本尊為金剛界之大日如來及毗沙門天王以寶塔為三昧耶形,胎藏界之大日如來以五輪塔為三昧耶形;復因密教以大日如來表示法界體性智,故其三形塔又稱法界塔。此外,三十臂彌勒菩薩與多聞天之持物均為寶塔,彌勒菩薩之寶冠上亦安置五輪塔,稱為塔婆寶冠。
毗沙門天王,又作普聞天、多聞天,為四天王之一。其尊形為身呈金色,左手捧塔,右手持寶柘。